商報:需要承認的是,古典還是小眾,還是高雅高消費,真正有機會接觸的并不多,也沒有完全推廣開。怎樣能讓更多人走進來?
呂思清:古典不同于流行,不是放松而是真正能提升素質(zhì),它不屬于娛樂大眾的范疇,需要積極拓展機會讓更多的人接觸,這和國外的情況的確有很大差距。
小提琴最早起源于西方,很多對音樂了解不多的中國樂迷對小提琴作品的了解也僅限于《梁祝》等有限幾首中國樂曲。小提琴作品到目前為止也還是以西方作品為主,中國有不少作品,只是大家都不太知道,我在國外演出當然演奏《梁!返臅r候比較多,但也會盡量多地將馬思聰?shù)摹端监l(xiāng)曲》或者譚盾的很多作品介紹給國外的觀眾,古典音樂在中國仍在起步階段,想從整體上趕上歐美的水平我們還需要時間,F(xiàn)場演出自然是欣賞古典音樂的最佳選擇,但同時還需要多媒體、多層面的推動和普及。
跨界融合有必要前提
商報:不久前您和王力宏在第二屆北京國際電影節(jié)開幕式上合作引發(fā)廣泛關注,這是否意味著古典音樂與流行的融合與借力,通過“跨界”來實現(xiàn)?
古典音樂不該太刻板,高品質(zhì)的跨界合作和交流,能更好地推廣古典音樂。有人擔心這種偏流行類的嘗試會使古典音樂變得浮躁,我覺得不用擔心。只要是和別的領域里頂尖的人進行藝術交流,都可以碰撞出一些火花。但是任何跨界,或者是新表達方式的追求和嘗試,都需要先在自己的領域有基本、基礎而深刻的造詣,甚至有時候是需要已經(jīng)有所成就的。這樣的“跨界”所呈現(xiàn)出的,才不會是不倫不類和不知所云。
商報:那么您在合作者的選擇上有怎樣的標準?
呂思清:王力宏也拉過小提琴,受過古典音樂訓練,所以合作非常順利。以前在臺灣演出時,也和張信哲合作過。此外,和戴玉強、波切利都曾有過合作。不同藝術之間通過碰撞尋求共鳴是很好的,但前提是必須互相認可。電影節(jié)上引起的關注主要是流行音樂的受眾群體和古典音樂不一樣,其實很多藝術家,比如馬友友和帕瓦羅蒂都曾和其他藝術形式廣泛合作過。馬友友曾經(jīng)和建筑、舞蹈等不同藝術門類合作過6個巴赫無伴奏版本。藝術沒有界別之分,只要是高品質(zhì)的都值得欣賞。
商報記者 姜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