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級的“師哥”給新生張曉增(左)送來蘋果。記者 陳洋洋 攝
4日,(山東)聊城大學新生開學,42歲的農(nóng)民張曉增也拿著通知書來報到,他是一名60后,今年考上聊大音樂學院聲樂本科,他是來自遼寧一個普通農(nóng)村的農(nóng)民,開學前三天還在收廢品攢學費。
“我家是農(nóng)村的,家里很窮,沒錢讀書!42歲的張曉增來到聊城大學音樂學院聲樂系報到,他的行李很少,只有一包秋冬季節(jié)的衣服、一包俄語和音樂方面的書籍,在眾多90后新生面前,顯得很個別。張曉增是典型的60后,1969年出生,他說,自己來自遼寧農(nóng)村。
他說自己從小學習成績名列前茅,可是高考時被一場大雨淋了,影響了發(fā)揮。落榜后,他外出打工,干的都是力氣活,一干就是十幾年。在一次消遣中,眾人發(fā)現(xiàn)他歌唱得很好,他也找到了新的生活樂趣,常常一有時間就練歌,還找了一名鄉(xiāng)村小學老師當“師傅”。漸漸地,張曉增想到了考大學,2010年,他第一次參加了高考,因為母親去世的打擊落榜了。2011年,他一邊掙錢一邊備考,終于考上大學。
40多歲的張曉增突然要考大學,這引起了不少人的不解和嘲笑。“這么大歲數(shù)了,讀書有個啥用?”在他備考過程中,經(jīng)常被村里人笑話,還因此散了幾場姻緣,到現(xiàn)在都沒有對象。由于年齡大,專業(yè)的聲樂老師都不愿意收,吃了很多閉門羹。由于經(jīng)濟窘困,張曉增一直邊工作邊自學,他租房住了7年,光收廢品就干了好幾年。學聲樂的花費比較高,他沒有錢買好的樂器,就用一個破錄音機一遍遍地跟著練習。
為了湊夠學費,他開學前三天還在收廢品。他的手上長滿了繭子,一個手的指甲還受傷成了紫色!斑@是拆廢鐵上的釘子時被錘子砸的。”張曉增說,因為經(jīng)濟拮據(jù),他連續(xù)80天打工并收廢品,終于攢下一些錢。“我打算申請助學貸款,等到大二大三打好基礎了就去做家教。”他說,考上大學很高興,可他壓力還是很大,他得掙錢養(yǎng)活自己。張曉增說,舍友們都年輕活潑,和他們相處自己很開心,希望能多跟他們學點計算機等知識。(齊魯晚報 記者 陳洋洋 通訊員 董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