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網訊 口琴一直是大家喜聞樂見的樂器,在南開區(qū)確有個“口琴狂人”,她用半個世紀的時間,收集了大大小小的口琴近200把口琴。“口琴奶奶”的故事被網友挖掘后,在網絡中迅速火了起來。近日,記者走進了劉惠琳阿姨的“口琴世界”。
難忘的第一只口琴
在水上公園街劉惠琳的家中,從國產的友誼口琴到英雄口琴,從進口小調口琴到布魯斯口琴,從重音口琴到對琴,可謂是應有盡有完全是口琴的天堂。說到這些口琴,不能不從劉惠琳的少年開始。
1958年,受到當時口琴熱的影響。幾乎每個人都在吹口琴,每當看到別人輕巧的吹著旋律,就有一種羨慕的感覺。當時口琴的價格每把2元多錢,但對于在60中住校的她,2元錢也算是個“大錢”。為了能購買一只屬于自己的口琴,每個月的生活費只有8元錢的她,本來用于買飯卡的錢,被她偷偷的“截留”下來,一分、二分的終于攢夠了2元錢,購買了她人生中的第一個口琴,當時的名牌國光口琴便開始習琴起來。劉阿姨告訴記者,這只口琴是她的“啟蒙”,她一輩子都忘不了。那是個木質12孔的口琴,當時是她愛不釋手的“伙伴”。一直到12孔變成了“8孔”琴才將其更換。從此后她結緣口琴長達半個多世紀,在50多年來收藏了近200把口琴,最大的有一米多長,最小的只有3厘米。
劉惠琳告訴記者,其實學琴是特別枯燥的事情。當時為了學口琴,她的嘴被磨的都出血,但她喜歡口琴硬是“挺”了過來,當初和她一起學琴的同學們都已經放下了口琴,只有她一吹就是半個世紀,而且吹出了名堂和水平。上班做了會計的她只要有閑暇的時間,就拿起口袋中的口琴,為同事吹上一曲。隨著對口琴的癡迷,她越來越注意起所有和口琴有關的消息。1984年,當她聽說群眾藝術館恢復口琴隊后馬上報名參加。一直到1993年,她還始終活躍在群眾藝術館口琴隊的舞臺上。
口琴成交友橋梁
1994年,她聞聽著名口琴演奏家黃清白先生,要在北京傳授自己的口琴技巧后。二話沒說,自己請假跑到了北京,而且一待就是半個多月“拜了黃清白先生為師傅”,更深角度的深造口琴藝術。說起這段經歷,劉阿姨興奮的說,黃清白先生是國際的口琴演奏家,能聽到他的課,簡直是她的幸運。在北京的兩個多星期,她結識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口琴達人”們,每天的話題不是說著名吹奏,就是探討口琴如何發(fā)展下去。讓她無法忘記的是,在他們畢業(yè)的晚會上,黃清白先生演奏的《春江花月夜》,至今她似乎無法忘記,那種優(yōu)美的旋律環(huán)繞在耳邊的感覺。
學藝歸來的她更是“變本加厲”的迷上了口琴藝術,不管到哪里都忘記不了她“口袋中的鋼琴”。而這臺小小的“口袋中的鋼琴”,成為了她交友的渠道。99年退休后,她去美國看望父母。閑暇之既,她都會帶著琴到社區(qū)的公園里吹。結果“招惹”了一群老外的“音樂達人”,他們拿著六弦琴,甚至打擊樂和她合奏著中國名曲《茉莉花》、《梁!返。劉阿姨說,當時他們上學的時候學的是俄語,英語一點都不會。但從那些老外的臉上,她可以感覺到語言雖然有障礙,但音樂無國界。
萬元打造口琴世界
吹琴就會愛琴,不管走到那里,尋找購買口琴成為了劉阿姨的另外一個愛好。在美國,劉阿姨發(fā)現(xiàn)了一把德國木制7孔琴。本來就沒有帶多少“盤纏”的她,甚至不考慮回來的路費,直奔琴行花了50美金購買了回來。她收集的口琴,從上海出口的友誼牌口琴到英雄口琴,幾乎她都擁有。劉阿姨俏皮的告訴記者,友誼牌口琴最早10幾元,到后來的56元每支,現(xiàn)在的價格已經飆升到了198元。但她從來沒有顧及過錢,因為全家的錢都是她掌握。她曾經粗算過過,這50多年來,她先先后后購買了上千把口琴,而自己收藏的就近200把,先后花費2萬多元錢。
說起她的至愛,劉阿姨如數(shù)家珍般的介紹說,目前,友誼、英雄的全套琴她都有,小調的她有3套,重音琴對琴C、A、B各自一對。這些還不算,最珍貴的還有一把日本口琴制造的“小蜻蜓”口琴,當初是她去日本參加比賽的時候,日本的口琴大師送給她的。在她所有的“收藏品”中,每一把口琴背后,對于劉阿姨來說,都有一段難忘的故事。
祖孫口琴也瘋狂
經過了半個世紀的苦練,劉阿姨嫻熟優(yōu)美的演奏,在02年韓國、04年日本、06年香港先后奪得大獎。她對于口琴的癡迷也“感染了”上小學的外孫郝禹。小外孫沒事也開始拿起了口琴,從剛開始的“胡吹八吹”,到最后“音正樂準”。從此后,兩人用口琴做橋梁,用音樂和音符彼此交流,每當合奏時,那其樂融融的情景,還真讓人羨慕。去年,劉阿姨為了證明小外孫的實力,兩人一起赴新加坡參加第八屆亞太口琴節(jié),捧回傳統(tǒng)口琴復音獨奏類別樂齡組和少兒組的銀獎滿譽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