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完成》交響曲
錄入時間:2011/3/28 16:34:00 來 源:中音在線 [音樂教程]
《未完成》交響曲第一樂章
樂曲概述
b小調第八交響曲《未完成》,奧地利作曲家舒伯特作于1822年,作者時年25歲,但直到43年后樂譜才被發(fā)現(xiàn),并于1865年首次公演。本交響曲唯有第一、第二兩樂章?lián)碛型暾那V,第三樂章只有九小節(jié)改編為管弦樂曲,其它部分仍停留在鋼琴曲譜的形態(tài),第四樂章則連草稿都沒有。但第一、第二兩個樂章無論在形式上或感情處理上,都能搭配得天衣無縫,整個內容至此已表達得十分完整,再加任何詼諧曲樂章或終樂章,均有畫蛇添足的感覺。所以,此曲在形式上雖然未完成,但實際上是完整無缺的,并因此而顯得結構新穎,這恐怕是作者始料不及的。此曲不僅是舒伯特交響曲中最杰出的作品,也是浪漫音樂的一部絕世佳作。它抒發(fā)了作者內心世界的矛盾沖突,憂傷情緒充滿了整個樂曲。透明清純、優(yōu)美豐富的旋律,不加裝飾和聲和音色,這種作曲手法非常新鮮,這是此曲成為世界上最受歡迎的交響曲之一的重要原因!
樂曲賞析
第一樂章,中庸的快板,b小調,3/4拍,奏鳴曲形式。
曲初由低音弦奏出富有暗示性的旋律,名指揮家溫加納形容為“好像是來自地底世界的聲音”。這段旋律,在第一樂章和第二樂章中都擔任重要的角色。
一開始,是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的亮相,奏出一段極為低沉的引子,接下來弦樂器共同奏出較為急促的的十六分音符,營造出了一種緊張的氣氛,并以此作為第一主題的背景。在這種氣氛的烘托下,木管樂器奏出了b小調的第一主題。這個主題聽起來帶有淡淡的悲劇色彩,給人一種沉重的、抑郁的感覺,像是作者的腦海里此刻充滿著對現(xiàn)實悲觀的思緒。
圓號在第一主題的尾部吹奏出一個長音,有一種揮之不去的回響感。經過長音的回響與簡短的發(fā)展,銅管樂器插入了一個過渡部分之后,接著在切分節(jié)奏的伴奏音型襯托下,G大調的第二主題的旋律由大提琴拉出。切分節(jié)奏讓人之前那憂郁的情緒有所減輕,增加了一些輕快、明亮的色彩。第二主題的旋律有一種明顯的舒伯特式歌唱性,如此的悅耳,表現(xiàn)出優(yōu)美歡快的情感,像是作者此刻的心中又泛起一絲樂觀的情感、美好的畫面。
由小提琴重復一遍第二主題之后,整個樂隊進入一小節(jié)的休止,隨后樂隊突然來了一次小爆發(fā),第二主題進而得到發(fā)展。在木管奏出的切分音引導下,弦樂高低聲部一唱一和,總體上又讓人感覺到一種不穩(wěn)定的緊張感,歡快的情緒不斷被憂郁所壓制。隨后,第二主題繼續(xù)接替上升的展開,好像快樂情緒在努力掙扎,并且最終漸漸地歸于低沉……這就猶如作者的思緒開始在樂觀與悲觀之間不斷盤旋,但尋求歡樂的欲望卻始終無法抑制黑暗的現(xiàn)實對身心帶來的重壓。
隨著低沉的引子第三次出現(xiàn),以及樂隊全體強力地奏出很長的一段從引子延伸出來的發(fā)展部分,將第一樂章的悲劇、壓抑的氣氛推向高潮。弦樂再次奏出了急促的十六分音符,銅管不斷奏出強有力的長音,金屬的音色如此震撼,弦樂與銅管樂的旋律形成強烈的對比與沖突,再加上急促連續(xù)的鼓聲營造的一種沉重的背景,更渲染出高潮的氣氛,讓人的內心充滿緊張感,無法穩(wěn)定。
樂章的尾聲依然是引子的重現(xiàn),依然是那么的厚重、低沉,讓人感覺悲劇終究無法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