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六十年代風靡全國的《愛社歌》也許老一輩的人們都聽過,如今當初的作曲家龔榮光老師現(xiàn)在已經(jīng)工作在音樂教育崗位30多年了,培養(yǎng)出了一批又一批的音樂人才。近日,在沈陽音樂學院作曲系60周年系慶的時候,記者有幸采訪到了正在沈陽音樂學院作曲系工作的龔榮光老師,對于現(xiàn)代中國作曲界的現(xiàn)狀以及作曲人才的培養(yǎng)等問題,龔老師道出了自己的獨到見解。
作曲家要與當代人民共呼吸同命運
在普通人的心中,作曲家總是很神奇的,通過那七個音符的組合就可以演奏出動人的樂曲,到底作曲家在創(chuàng)作時是經(jīng)歷了怎樣的過程呢?對于這一點龔老師比較輕松地說道,“作曲只是音樂范疇的一個行當,首先這個人必須得有一定的天資,但是后天則需要通過系統(tǒng)的學習,通過充實才能成為一位作曲家。像我們的秦詠誠院長,傅庚辰等,他們都是十三四歲時啟蒙,從唱歌開始,他們具有一定的天賦,但是更重要的還是后天的培養(yǎng)”。
說到這里,龔老師停頓了一下,補充說道,“后天培養(yǎng)最重要的就是你創(chuàng)作的作品是為誰寫的,這是最重要的。最小范圍說,可以是為周圍朋友娛樂寫的,廣泛地說,就是為老百姓寫的,但是要想寫好一部作品,一定要緊跟時代的步伐。從世界音樂史上來看,從各個國家大師級的音樂家的成功來看,都是因為他們和時代的脈搏緊扣,同時他們又和當代的人民共呼吸,同命運,這兩個大的方面在樹立創(chuàng)作思想,創(chuàng)作道路上是非常重要的,從音樂美學上來說,這就是作曲家的哲學思想”。
好的藝術(shù)需要提煉生活
對于成為一個好的作曲家所應該具備的素質(zhì),龔老師說道,“前提就是要有一定的天資,其次要有一定的作曲理論基礎(chǔ),最重要的就是一定要有生活基礎(chǔ),好的作品,好的作曲就要善于提煉生活,抓住生活中的一個角度”。
我們有很多人成天生活在工人當中,生活在農(nóng)村,但是他們有生活卻不一定能夠提煉出生活,提煉的過程就是一種藝術(shù)思維的過程,而藝術(shù)思維的方式也是各有特點,音樂有音樂的思維方式,像趙本山創(chuàng)作小品也有他的藝術(shù)思維方式,也是從日常生活中提煉出那些幽默的,深入淺出的有意義的小品。所以說生活是很重要的,不單要體驗,不單要認識,還要積累,在積累了足夠多的時候,才能提煉,提煉是最重要的”。
作曲家得走出去
作為從事了30多年的作曲教育家,龔老師對于作曲家的培養(yǎng)應該是非常有發(fā)言權(quán)的,“首先,就學校的培養(yǎng)來說,要讓學生定期深入到改革開放的生活中去,我們這些搞教育的也要深入到生活中去,我們這些老師積累的都是過去五六十年代的那種時代的生活,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夠了,要用新的生活來積累自己,年輕人更應該這樣,而現(xiàn)在我們?nèi)钡木褪沁@個問題,有的學生從學習音樂開始,連家門都不怎么出,就跟著音樂老師學,那樣根本不了解社會的生活。其次,要學習民族民間的傳統(tǒng)音樂,還要把歷史上那些優(yōu)秀的,典型的,有時代意義的作品,像聶耳,冼星海,包括劉熾,李劫夫,這些大作家們的好作品積累起來,這樣腦子里所累積的旋律信息,和聲信息比較多了,才能創(chuàng)作出好的東西來”。
最后,對于中國作曲如何在國際立足這一方面,龔老師自豪地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從技術(shù)技巧上來說,我們的作曲水平同國外還是有一定差距的,但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是中華民族,我們有自己的特點,中國元素中國氣派,就是我們的特點,像譚盾他們?yōu)槭裁丛趪H上的影響有那么大,就是因為他們的作品里用的是中國元素,像京劇,戲曲,少數(shù)民族的那些音樂再同外國的技巧融合在一起,就可以在世界站住一席之地了,如果全是外國的元素,人家也不會承認你了,這可能就是面向國際,面向開放的一條道路,一定要把中國元素介紹到外國去,融合在一起”。
龔榮光簡介
龔榮光,著名作曲家,沈陽音樂學院作曲系教授。 1953年考入東北音樂?茖W校附中(沈陽音樂學院附中前身),1960年沈陽音樂學院大學畢業(yè)后留校任教。所教授過的許多學生如雷蕾、李一丁等,都已成為當今著名作曲家。代表作品有上世紀六十年代風靡全國的 《愛社歌》、創(chuàng)作于上世紀七十年代的《照張相片捎回家》、上世紀八十年代誕生的《遼河從我家門前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