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經(jīng)濟一體化步伐的不斷加快,國與國之間的交往也越來越頻繁,掌握外國語言,增進彼此間理解,也顯得尤為重要。隨著北京申奧的成功,上海也將在2010年舉行舉世囑目的世界博覽會,到時尤其需要既精通外語又擅長國際交往的開拓性人才。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zhì)教育,培養(yǎng)面向現(xiàn)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高素質(zhì)人才,外語水平的提高是一個不可缺少的條件。我國基本上是一個單一語種的國家(除了少數(shù)民族語言外),缺乏外語交流的社會環(huán)境,學生接觸外語的時間主要在外語課內(nèi),而靠每周幾節(jié)的外語課是遠不能滿足學會一門外語的需要,從而出現(xiàn)了“啞巴英語”的現(xiàn)象。有學者說,中國的學生永遠在英語課中去說英語,英語課永遠是一種模仿,缺乏英語的真實感、情境感。應按照新世紀課程改革的思路,提高課程結構的綜合性,把外語與其他學科有機地結合起來學習。 雙語教學(Bilingual Teaching)就是用非母語(主要是英語)進行非語言學科的教學。根據(jù)權威的《朗文應用語言學詞典》對雙語教學的釋義是“The use of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in school for theteaching of content subject(能在學校里使用第二語言或外國語言進行學科教學的運作方式)”。此定義以“use”為目的,以“know,but not understand”為基點,使雙語教學匯入到“Learning by doing”的美國杜威實用主義教學原理之中,為各國雙語教學界所認可。雙語教學能發(fā)展學生學習外語能力,進一步改變學生外語學習的方法,解決學以致用的問題。進行雙語教學能在更廣的學科領域中,在更豐富的語言層面上,拓寬外語習的環(huán)境,拓展外語實踐時空,培養(yǎng)外語思維能力。通過雙語教學,學生外語的詞匯量將大幅度提高,外語聽說能力將大幅度提升。 音樂教育是素質(zhì)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強調(diào)必須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必須注重文化傳播功能,延伸、拓寬音樂課堂的時間與空間。音樂課進行雙語教學不但能提供英語交流習得的環(huán)境,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培養(yǎng)學生敢于、善于開口說英語的習慣,而且雙語教育將為學生開啟認識世界的又一扇大門,增進他們對異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提高他們對異國音樂文化的鑒賞力,也能培養(yǎng)他們開闊的胸懷、全球的意識。熟練掌握雙語的人比單語者更能把握兩種語言的細微差別和文化的豐富內(nèi)涵。 在雙語教學模式方面,國外已有沉浸式、雙向沉浸、結構型沉浸等較為成功的雙語教學模式。目前,國內(nèi)公認的雙語教學的模式主要有三種:第一模式,浸身式。整堂課英語是唯一的課堂用語,學生“浸身”于英語環(huán)境中;第二模式,過渡式。師生交流主要使用英語,遇到學生“卡殼”,再用中文溝通,即既能用母語也能用英語,互為主體,以英語為主;第三模式,滲透式。母語為主,教學中逐漸滲入英語,不妨礙學科目標的要求,使用英語越多越好。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朱浦老師在《雙語教學:現(xiàn)象與思考》中提出:“要更多考慮上海特色的雙語教學”,“我們的情況和我們學生的情況與國外的許多地方的教師、學生、環(huán)境等有本質(zhì)的一致性和個體的差異性”。在現(xiàn)有的英語語言環(huán)境下,怎樣有效地實施雙語教學是一個富有挑戰(zhàn)性的課題。筆者通過實踐認為,在一般初級中學音樂課進行雙語教學,可以以現(xiàn)有的音樂課程標準為依據(jù),滲透并開發(fā)其中的語言功能。上面三種形式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并沒有絕對化的界限,可以相互滲透使用,相輔相成,并不要將這三種形式絕對隔離開,可以視學生實際水平和教材內(nèi)容有針對性地、有側(cè)重地采用。我是通過以下幾個途徑實施的: 一、唱英文歌曲 在二期課程改革所制定的音樂教材(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上海師范大學編寫)中有一些很好的原版英文歌曲,如《A Whole New World(全新的世界)》,在音樂欣賞部分中也有一些英文歌曲,如《Hand in Hand(手拉手)》、《Circle of Life(生生不息)》等,都可以教學生演唱,尤其是動畫片的插曲,學生一聽就來勁,教他們唱更是非常樂意。另外一些非英語類外文歌曲,如貝多芬的《思故鄉(xiāng)》(Beethoven’s《Miss My Home Village》)、《尼羅河畔的歌聲》(《The Song at the Nile’s Bank》)等,可把它們翻譯成英文歌曲,再教學生唱。一首優(yōu)美的朗朗上口的歌曲可以在記憶中保持很長時間,其中的英語也不容易忘記。唱英文歌曲不僅能讓學生學習了英語,還能激起學生興趣,提高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更能使學生加深對外國歌曲(音樂)內(nèi)涵的感受和理解,對異文化的了解,使身心得到愉悅,情感得以抒發(fā)。 二、學習專業(yè)的音樂詞匯 美國語言學家威金斯(D.Wilkins)說過:“沒有語法,人們可以表達的事物廖廖無幾,而沒有詞匯,人們則無法表達任何事物。”所以我首先要讓學生掌握一些必要的音樂方面的英語詞匯?梢韵葟氖褂妙l率最高的音樂詞匯著手。中學音樂課堂往往備有一些小的打擊樂器(percussioninstruments),如鼓(drum)、沙球(maraca)、響板(castanets)、鈴鼓(tambourine)、三角鐵(trian—gle)等等。教師可一邊說英語,講解器材的使用方法,一邊出示樂器,如一邊拿出沙球一邊說“Whowants the maracas?”可說說maraca一詞的本意,又可結合學生自制樂器解釋沙球的其他說法“bottlefilled with rice/sand”,以擴大學生英語詞匯量。這些小樂器的英語開始可不用強調(diào)它們的拼寫,由于這些樂器使用的頻率很高,多次接觸后學生基本上就能脫口而出。學生初步掌握之后,同時出示一些音樂詞匯的小卡片,讓學生對著卡片找相應的對象。在介紹三角鐵triangle的同時,可介紹triangle還可解釋為平面三角形(plane triangle),可告訴學生tri-作為一個前綴(prefix)意思表示“三”,如三重唱trio。這樣能提高學生記憶詞匯的能力,加深對詞匯的印象。 三、師生課堂交流 師生課堂交流,有些可以用非語言行為,如手勢、眼神、體態(tài)語等,來使學生“意會”,直觀、形象地提示和幫助學生理解所交流的內(nèi)容,以降低學生在英文理解上的難度,并促進學生用英語思維。如說“請把口琴拿出來。”(please take out your mouth organ.)教師可以一邊說一邊做手勢,暗示學生拿出口琴,多次訓練之后,學生一聽就明白這句話的含義。在學生掌握了一定數(shù)量的詞匯后,師生課堂上就能進行一般的英語交流,如“你從音樂中聽到什么樂器?”(what instruments did you hear from themusic?)“想象一下音樂所表現(xiàn)的意境,描繪一下。”(Please imagine the scenery that the music expres—ses.Try to describe it.)鼓勵學生也盡量用雙語交流,激勵學生敢于開口,大膽使用英語,允許學生出錯,用勉勵的話語進行誘導。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學習的積累,學生的英語語言運用能力會逐漸趨于完善。 四、在創(chuàng)作性的活動中學英語 在二期教改的音樂教材中,每一課都安排有學生創(chuàng)作與活動的項目,如初一第一課戲曲,教師可重點選擇一些較有代表性的京劇片斷,讓學生觀看,用雙語介紹戲曲的行當生male,旦female,凈(花臉)painted face,丑clown后與學生一起進行創(chuàng)作與活動: 1.Linking lines連接線條2.performing表演 。1)singing an aria of opera 唱一段戲曲 。2)painting a“painted mask”畫臉譜 (3)beating drums and gongs敲鑼鼓 。4)shaking long sleeves to dance 甩水袖 (5)giving a stage pose來個亮相 。6)walking round the stage走圓場 通過創(chuàng)作活動,學生發(fā)揮了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激發(fā)了對祖國文化傳統(tǒng)的興趣和愛好,感受到了中國戲曲文化藝術的獨特魅力和創(chuàng)造力,增加他們的文化積淀。在認識了祖國優(yōu)秀文化藝術的同時,又自覺地學習了英語。 此類活動還有:音響造型《森林的故事》(Sound and muddling《The story about the forest》)、《漫步動物園》(《Walking in the zoo》)、《非洲部落的鼓點》(《Drums from African Tribes》)等。 學生對此類活動十分感興趣,課堂氣氛活躍,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因此在音樂雙語教學中應鼓勵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共同參與,啟發(fā)學生多視角地去即興組合,即興表演,即興創(chuàng)作,讓學生在主動積極參與創(chuàng)造性的實踐活動中勇于自我表現(xiàn),不斷提高學生學習外語、音樂的積極性。 五、用雙語介紹音樂家的生平,音樂作品的背景或作畫面的旁白 如出現(xiàn)非洲的畫面與音樂的同時,可以配上雙語(中英文)介紹(旁白)。 boundless desert一望無際的沙漠。 dense virgin tropical rain forest茂密的原始熱帶雨林。 wild animals in groups成群結隊的野生動物。 exciting folk dance熱烈的民間舞蹈。 這個環(huán)節(jié)會出現(xiàn)不少生詞,可以粗略帶過,主要是為了創(chuàng)設環(huán)境。 在雙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講解學科內(nèi)容所使用的第二語言必須符合學生當前所掌握的第二語言的理解水平。盡量用簡單的詞或詞組,對于一些不常用的不重要的生詞只要一帶而過。要避免學生沒有學過的語法,使他們產(chǎn)生畏懼感,如在介紹生male、旦female、凈painted face、丑clown的唱法時,如果用“Young males and females sing in falsetto.But forothers,natural voice is used.”(年輕的生角和旦角用假嗓子唱,而其他的用真嗓子。)這樣在文法上比較流暢,但由于初一學生沒有學過被動語態(tài),就必須把后一句改成“Others sing in their naturalvoice.”也不要過多強調(diào)語法規(guī)則,在音樂課中主要使學生口語、聽力、詞匯量得到提高,而語法則讓他們在英語課中系統(tǒng)地學習。 以上是我對初中音樂雙語教學的初步探索。總而言之,音樂課進行雙語教學必須以遵循音樂課程標準的前提下,在強化以審美為核心的音樂教育,以聽覺為先導,以動覺為切入口,以即興創(chuàng)作為抓手,以想象、聯(lián)想為中心,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同時,為學生創(chuàng)設與英語親密接觸的音樂環(huán)境。這樣不僅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拓展學生學習英語的范圍,使學生積累不少音樂藝術方面的英語詞匯,在輕松的情境中潛移默化地感受英語學習的樂趣,而且寓音樂教育于英語教育之中,提高了學生對音樂的鑒賞力、表現(xiàn)力、創(chuàng)造力,擴大了學生的音樂文化視野,加深了對中西文化的認識,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中小學音樂課程標準改革要點介紹》,王月萍,《上海教學研究》2002年第10期。 2.《中小學雙語教學運用模式的價值取向與理念定位》,張謙,《上海教育科研》2002年第11期。 3.《雙語教學:現(xiàn)象與思考》,朱浦,《教育參考》2002年第9期。 《全國中小學藝術展演活動優(yōu)秀論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