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修后的阿炳故居。
1950年錄音時阿炳所彈的琵琶。
阿炳用過的尺板。
紀念阿炳逝世六十周年,《二泉映月》出版,首次公開其戶籍檔案
近日,一本名為《二泉映月》的書籍出版。作者通過數(shù)年尋訪,對十六位親眼見證過當年阿炳生活的知情者,作了深入訪談。首次在書中公開阿炳的全部戶籍檔案。
1950年12月4日,阿炳辭世,孤獨終老。阿炳的音樂征服了世界,小澤征爾表示,“這種音樂只應(yīng)該跪著聽!”他創(chuàng)作的曲子《二泉映月》,是一個剛直頑強的盲藝人在向世界傾吐他坎坷的一生。阿炳,一個街上的流浪者,他究竟有著怎樣悲涼的人生傳奇?《二泉映月》等樂曲又是如何被發(fā)掘、保護的?坊間關(guān)于阿炳的傳說有哪些是以訛傳訛?新書上架之際,黑陶接受了本報獨家專訪。
采寫及圖片 本報記者 吳波
戶籍檔案首次公開
《二泉映月》是中國民間二胡音樂家華彥鈞(阿炳)的代表作。阿炳經(jīng)常在無錫二泉邊拉琴,創(chuàng)作此曲時已雙目失明,據(jù)阿炳的親友和鄰居們回憶,阿炳賣藝一天仍不得溫飽,深夜回歸小巷之際,常拉此曲,凄切哀怨,尤為動人。
阿炳的朋友陸墟曾這樣描寫阿炳拉奏《二泉映月》時的情景:“大雪像鵝毛似的飄下來,凄涼哀怨的二胡聲,從街頭傳來……只見一個蓬頭垢面的老媼用一根小竹竿牽著一個瞎子在公園路上從東向西而來,在慘淡的燈光下,我依稀認得就是阿炳夫婦倆。阿炳用右脅夾著小竹竿,背上背著一把琵琶,二胡掛在左肩,咿咿嗚嗚地拉著,在淅淅瘋瘋的飛雪中,發(fā)出凄厲欲絕的裊裊之音!
記者從出版方了解到:《二泉映月》的此次出版,首先是對阿炳這位民間音樂家逝世60周年的一種真摯懷念。其次,由于書中受訪者的平均年齡已經(jīng)高達八旬以上,所以這還是一份容不得推延的“文化搶救工作”。作者黑陶告訴記者,“經(jīng)過數(shù)年努力,深入尋訪了16位親眼見證過當年阿炳生活的知情者,其中包括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發(fā)掘搶救和傳播者黎松壽教授,有阿炳撫養(yǎng)過的孫女,也有1950年阿炳錄音的見證者,有與阿炳有著深厚交情的前輩錫劇藝人等!弊髡呤状卧跁泄_阿炳的全部戶籍檔案。
書中,阿炳的鄰居許憶和說,“上世紀60年代初,我在無錫市文聯(lián)工作,調(diào)查阿炳事跡時,發(fā)覺有些年份和歲數(shù)不符,便查考他的生年,發(fā)現(xiàn)阿炳應(yīng)是1898年出生。主要依據(jù)是:一,阿炳神主牌位上的記載。當年,在阿炳故居的家堂里,阿炳堂兄華伯陽取出阿炳的神主牌位,牌位外層寫著:先祖師華彥鈞霞靈位,嗣孫徒衛(wèi)辰奉祀,享年五十三歲,里層的牌上寫得很詳細:生于清光緒二十四年戊戌八月十八日子時!
過繼給道士一生坎坷
黑陶告訴記者,阿炳的父親和母親很早就去世了;他的父親究竟叫什么名字,連他自己都不知道。他從小就過繼給本地雷尊殿的當家道士華清和當兒子,成了一個小道士。華清和號雪梅,是無錫東亭鎮(zhèn)人,中國樂器樣樣都奏得不差,其中以琵琶為最精。阿炳從小就跟華清和學(xué)習(xí)音樂。本地流行的樂器,他幾乎樣樣都會,而且都奏得相當好。
有資料記載,華清和去世后,阿炳繼任雷尊殿的當家道士。但他參加當?shù)氐拇倒氖謽钒嗟难葑啵坏朗總冋J為是有失道家尊嚴,將他逐出了師門;又由于他常獨自一人到街頭為群眾演奏,惹惱了樂班,于是又被排擠出樂班。從此阿炳就成了在無錫街頭流浪的藝人,由于貧病交加,阿炳30多歲患眼病結(jié)果雙目失明,后被人們稱為“瞎子阿炳”。不過,《二泉映月》搶救者、南京師范大學(xué)音樂系教授黎松壽披露:瞎子阿炳至死身份仍是道士。
作為一個民間盲藝人,阿炳飽嘗人間的凄慘苦痛, 因此他經(jīng)常通過歌喉對舊社會進行抨擊和抗爭。北伐時期, 他用琵琶演奏了革命歌曲《打倒列強》。蔣介石背叛革命,日本帝國主義大舉入侵中國,他又自編自唱揭露敵人。這一時期無錫人民在街頭巷尾經(jīng)常聽到他用胡琴演奏《義勇軍進行曲》、《松花江上》等愛國曲子。正是因為阿炳經(jīng)常唱出人民的心聲,所以他的名字深深印刻在無錫人的心里。阿炳在長期的漂泊賣藝生活中,共創(chuàng)作和演出了270多首民間樂曲。
阿炳的音樂造詣已被中外人士所公認。美國波士頓交響樂團、費城交響樂團、德國斯圖加特室內(nèi)樂團、法國里昂交響樂團等一些享有世界聲譽的外國樂隊都演奏過經(jīng)過改編的《二泉映月》。
二泉映月黑陶 著新星出版社 2010年10月
阿炳像(上)及戶籍檔案(下)
阿炳像(上)及戶籍檔案(下)
自傲阿炳“三不窮”
黑陶介紹,貧病交加的阿炳,流落在街頭,生活極為艱苦。但他骨氣剛毅,從不乞求別人的施舍,而是以賣藝為生。阿炳長期生活于社會的底層,有著鮮明的愛憎,他曾編演過許多樂曲,《二泉映月》就是阿炳的二胡曲代表作。1947年,阿炳遭國民黨毆打成疾,被迫停止了賣藝生活。
對阿炳很了解的周繼云先生著文寫道:人們稱阿炳是三不窮:人窮志不窮(不怕權(quán)勢);人窮嘴不窮(不吃白食);人窮名不窮(正直)。有一次,國民黨軍閥湯恩伯要阿炳給他的十三姨太唱生日堂會,阿炳斷然拒絕,遭到一頓毒打,可阿炳毫不屈服,還編了唱詞,拉起二胡痛罵他們?箲(zhàn)時期,日寇占領(lǐng)無錫,一個叫章士鈞的人當了漢奸,阿炳知道后,就編詞罵他,又遭到一頓毒打。后來,這個漢奸被日本人殺了,阿炳編了一首《漢奸的下場》沿街演唱,無錫人士無不叫好。
阿炳的二胡技藝,可以說是前無古人!鞍⒈鷧柡υ趦筛。一般人的二胡都配用絲質(zhì)中弦和子弦,阿炳卻用粗一級的老弦和中弦。兩根弦繃得又緊又硬,手指按弦非用足力不可。阿炳的雙手滿是老繭,右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左手的掌面以及除拇指之外的四個指的指面上,處處是苦練的標記!
黎松壽先生是著名的音樂教授,也是《二泉映月》的發(fā)掘搶救和傳播者。黑陶詳細地講述了黎松壽先生給《二泉映月》錄音的經(jīng)過。“1950年9月2日第一次為阿炳音樂錄音。錄音的時候,我問他,你先拉二胡還是先彈琵琶?阿炳說,你先聽聽胡琴再說!边@首樂曲一下子撥動了每個人的心弦,幾位著名的民族音樂教授被震懾住了。
錄完音,阿炳苦笑,“自病自知,我手上功夫已不如從前,見笑了!崩杞淌谒麄儐栠@首二胡曲叫什么名字,想了很久,阿炳說:就叫它《二泉映月》吧。
不修邊幅 擅長“說新聞”
許憶和是無錫市文化局離休干部,曾和阿炳做過幾年的鄰居。他接受黑陶采訪時說,“我印象中的阿炳,邋遢得很,穿的是長衫,但長衫靠頸處的那粒紐扣,好像他一輩子都沒有扣起來過。頭上是銅盆帽,戴有色眼鏡,眼鏡的一只腳因為斷了就用一根繩代替。阿炳個子蠻高的,骨骼大。留了點小胡子。他最愛吃的菜是蚌肉炒大蒜!
阿炳不是一個安分、聽話的人。用他堂兄華伯陽的話說,阿炳是一個“糙糟”——“糙糟”是無錫方言,大概意思是“扶不起的劉阿斗”。阿炳的父親華清和在世時對他管教很嚴,但阿炳還是很調(diào)皮。他經(jīng)常偷父親的錢,華清和的錢藏來藏去都藏不住,甚至最后藏到屋頂?shù)耐咂紫拢⒈紩档。每年六月雷尊殿有香汛,香火錢很多,香汛時規(guī)矩很嚴,香火道人連口袋都不能用,但阿炳有辦法,在殿里他假裝用粗草紙擦手上的蠟燭油,一邊擦一邊偷偷地將錢藏在粗草紙里,揉成一團,往墻角落里一扔,等到?jīng)]有人的時候再去拾。
因為名氣響,阿炳甚至還有過被人邀請下鄉(xiāng)坐轎說新聞的經(jīng)歷。這個故事要從1940年1月9日說起。那天,在無錫城大市橋堍,突然槍聲響起,一輛漆黑锃亮的人力包車上有人中彈而亡,這個人就是上任不滿五個月的無錫偽縣長楊高伯。人們痛恨楊高伯平時的所作所為,都想聽到刺殺他的詳細情況,然而從報紙上是看不到的。阿炳三教九流的朋友多,消息十分靈通。他編成《刺殺楊高伯》的段子,上街說唱,一時遠近轟動。有些地方就特地派人來請阿炳下鄉(xiāng)說新聞。
阿炳的二胡厲害在兩根弦。
對話黑陶:
阿炳死后兩天才被人發(fā)現(xiàn)
廣州日報:你創(chuàng)作《二泉映月:十六位親見者回憶阿炳》的初衷是什么?
黑陶:我生活在阿炳的故鄉(xiāng),發(fā)現(xiàn)表現(xiàn)盲人音樂家阿炳的出版物,此前雖然已經(jīng)有過數(shù)種,但以第一手資料反映阿炳真實面貌的著作,至今闕如。我花費了數(shù)年的業(yè)余時間,曲折尋訪到了幾乎所有健在的、親眼見證過阿炳當年生活的關(guān)鍵人物,完成了此書。
廣州日報:你認為你發(fā)現(xiàn)了怎樣一個“新”阿炳?
黑陶:用受訪人談景清先生的概括“無錫八怪”也許可以回答這個問題。當年“無錫八怪”當中,最有名氣的應(yīng)該算是瞎子阿炳、哭喪婆阿鳳和算命的秦鶴炳。阿炳是1950年12月死在圖書館路家中的。他死的時候很悲慘,董彩娣正好回江陰老家了,身邊沒有一個親人。還是居委會主任張師母發(fā)現(xiàn)阿炳的大門兩天沒有開,進去后才發(fā)現(xiàn)人已經(jīng)死了。據(jù)說面孔上已經(jīng)被老鼠咬掉了一塊肉。后來是張師母家出錢買了棺材,鄰里派人送埋了阿炳。阿炳的墓在璨山明陽觀東側(cè)明陽公墓旁。
廣州日報:阿炳一直流落街頭,他最終的身份是什么?
黑陶:《二泉映月》搶救者、南京師范大學(xué)音樂系教授黎松壽披露:瞎子阿炳至死仍是道士。目前關(guān)于阿炳的種種誤傳還沒有完全撥云見日。一些以“阿炳年譜”面目出現(xiàn)的所謂阿炳故事以訛傳訛。已經(jīng)80多歲高齡的黎松壽之所以坐下來,認真整理《阿炳年譜》,是由于社會上對阿炳的謬誤不絕于耳,有必要正視聽。
阿炳之所以上街拉琴賣唱,有觀點認為是因為違反道規(guī)而被趕出道門所致。其實阿炳一直居住在故居無錫雷尊殿,至死也沒有脫離道士身份。一直專注于阿炳研究的黎松壽糾正了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