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春天”絕對空前
文化部藝術司司長于平在演出季開始時曾撰文說,這個被稱為“第一屆”的“中國交響樂之春”在我國歷史上是空前的。這個空前的動議是由國家大劇院首倡的。這不僅可以看到國家大劇院所追求的藝術定位,而且可以看到他們所定位的藝術追求。
的確,這個“春天”是空前的:截至
“中國交響樂之春”不僅為地方樂團提供了一個展示、交流、提高的平臺,更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各級地方政府對樂團建設的重視,為樂團解決了諸多長期以來困擾的難題。湖北、浙江、青島、深圳等地的地方政府紛紛對當地交響樂團給予了大力的資金保障,有些省市甚至有望通過本次活動解決樂團獨立建制的問題。浙江歌舞劇院交響樂團副院長史染朱激動地說:“這次政府為我們一次性投了100萬元,我們是實實在在從這項活動中受益,這種受益不僅僅是藝術上的鍛煉,更有來自更深層面的支持,‘交響樂之春’真是為我們送來了一個明媚的春天!
以西方形式敘中國情感
為了推進中國交響樂的創(chuàng)作,鼓勵新人新作品,活動主辦方對所有參演的交響樂團都做出了要求:每個樂團至少演出一首民族樂曲。于是,70位本土作曲家的92首原創(chuàng)交響樂作品登上了國家大劇院的舞臺,年齡在30歲以下的獨奏音樂家登臺18人次。
河北交響樂團帶來了《英雄河北》,浙江交響樂團演奏笛子協(xié)奏曲《鷓鴣飛》,浙江本土作曲家王天明創(chuàng)作了以昆曲改編的交響曲《春閨怨》,遼寧歌劇院的原創(chuàng)歌劇《蒼原》,安徽省歌舞劇院交響樂團主打當地民歌名曲《樹上的鳥兒成雙對》、《七仙女》、《花鼓燈》,山西省歌舞劇院交響樂團、青海省民族歌舞劇院交響樂團更是將整場交響音樂會定位在了展示其地域特色上。不再只是貝多芬、莫扎特,中國交響樂用西方樂器和演奏形式,說出了自己的“語言”。
“我們要通過交響樂的形式、一種外國人聽得懂的形式與國際交流,建立起中國真正的交響樂本土文化!北本┮魳芳覅f(xié)會主席譚利華這樣說。
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教授郭文景則認為,文化界特別是音樂界對于中國元素的理解不能太過狹隘,認為只有社會普遍認可的中國符號才能代表中國元素的觀點會限制作曲家的思路與才華。當代作曲家要展示自己的創(chuàng)作個性,以更深層次的理解來表現中國元素。
20萬觀眾喜觀春潮
中國交響樂的普及是論壇中被談及頻率最高的話題。“中國交響樂之春”演出季期間有許多關于交響樂普及的細節(jié)設計。演出期間,每日14時至18時,國家大劇院都會為公眾提供各種音樂活動:公開排練、管風琴音樂會、觀眾與藝術家互動、交響樂講座、音樂電影放映、室內樂演出等等。每天3000張的觀摩券,讓觀眾僅僅用40元就可以在大劇院的“交響樂樂園”里自在暢游一下午,令觀眾在輕松氣氛中感受交響樂的魅力,了解交響樂的知識。在中國交響樂的這個春天里,國家大劇院每天下午幾乎“人滿為患”,有人抱怨藝術殿堂成了人的海洋,但是,暢游在海洋中的人們非常滿足。據不完全統(tǒng)計,國家大劇院通過各種有效手段,先后吸引20萬人次走進“春天”。這對于以往的中國交響樂市場來說,簡直是天文數字。譚利華、關峽等樂團領頭人對此感慨萬端。
陳佐湟誠懇地表示:“我聽到有人反映大劇院觀演秩序比較亂,環(huán)境比較嘈雜,也有些人就是來看大劇院的,不是來聽音樂的,但是我們想想這有什么不好呢?就是光想來看看大劇院不也挺好嗎,在看大劇院的過程當中,他還聽到了一些排練,我相信有總比沒有好。也只有通過這樣的一種規(guī)模,才能夠使這么多的人參與進來,沒有他們,中國交響音樂的發(fā)展,只能是關起門來自娛自樂。”
中國交響樂發(fā)展基金會理事長郭珊對交響樂的大眾普及很有信心:“我看了上海交響樂團的演出,觀眾從頭到尾一點聲音都沒有,這就是一個培養(yǎng)和普及的過程。后幾場音樂會我就發(fā)現,樂章之間觀眾也不鼓掌了,安靜了,還知道用掌聲把指揮送到指揮臺,北京觀眾已經開始會欣賞交響樂了!
譚利華說:“交響樂長久以來都是弱勢群體,但它應該而且必須成為主流文化。因為它代表著整個國家的藝術欣賞水平,所以我們要持續(xù)不斷地向觀眾輸送交響樂的知識、開辟新的欣賞形式,讓交響樂成為觀眾真正喜聞樂見的音樂形式!
由階段性勝利鑄長效品牌
關峽、卞祖善等人都認為:“中國交響樂之春”是一個平臺,是一個擂臺,在國家大劇院的悉心組織下,讓整個交響樂事業(yè)來了一次總動員。其規(guī)模之大,跨度之久,參演樂團之多,參與人次之眾在中國百年交響樂發(fā)展史上堪稱之最,也樹立了中國交響樂發(fā)展的一座新的里程碑。中國交響樂事業(yè)面臨的人才問題、普及問題、作品等等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階段性的解決,所有交響樂人增強了信心,看到了希望。
“中國交響樂之春”是中國交響樂的階段性勝利,在演出季的展演過程中,必然會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指揮家李心草、作曲家陳怡、葉小綱等出于對交響樂之春的高度認同,積極為下一個“交響樂之春”進言。
首屆“中國交響樂之春”已落下帷幕,此前由于受四川汶川大地震的影響,一些計劃中要參加“中國交響樂之春”的樂團未能如愿登上國家大劇院的舞臺,國家大劇院將安排昆明交響樂團、新疆交響樂團、武漢交響樂團、貴州交響樂團等,于9月至10月參加國家大劇院秋季音樂會。汶川大地震之后,國家大劇院與成都交響樂團在全國哀悼日之后曾舉辦了一場義演音樂會,適時、適當地表達了“中國交響樂之春”組委會對災區(qū)和災區(qū)人民的拳拳愛心。陳平在熱忱感謝與會專家對“中國交響樂之春”活動的大力支持后宣布: “中國交響樂之春”今后將作為一項大型主題活動持續(xù)下去,每兩年舉辦一屆,力爭將“中國交響樂之春”打造成為一個優(yōu)質的文化品牌,以期促進中國交響樂事業(yè)的發(fā)展——激勵音樂創(chuàng)作,加強藝術普及教育,培育良好的觀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