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鏈接:【專題】【視頻 圖集】第七屆中國音樂金鐘獎合唱比賽
嚴良堃,1923年12月28日出生于湖北武昌。中國交響樂團合唱團(前為中央樂團合唱團)創(chuàng)辦人之一,為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副主席、合唱指揮學會理事長、中央樂團指揮。
嚴良堃少年時期在武漢參加抗日救亡歌詠運動,1937年參加抗日救亡歌詠運動。1938年參加抗敵演劇九隊,后調至孩子劇團,他自學樂理、和聲,開始了他為之奮斗一生的指揮生涯。1940年在重慶首次指揮孩子劇團公演全部《黃河大合唱》。1942年考入南京國立音樂學院理論作曲系,師從江定仙,并隨吳伯超學習指揮。1947年畢業(yè)后到香港中華音樂學院從事理論作曲、指揮等教學工作。1949年在中央音樂學院任教并擔任該校青年工作團合唱指揮。1952年任中央歌舞團合唱指揮。
1954年,嚴良堃赴蘇聯(lián)深造,為柴科夫斯基音樂學院指揮系研究生,師從阿諾索夫及索斯洛夫,主修交響樂及合唱指揮。通過不斷的演出實踐,指揮藝術日趨成熟。
1958年,他回國后任中央合唱團指揮。1959年為國慶獻禮指揮演出《貝多芬第九交響曲》,受到國內外重視。1961年由他指揮,在國內第一次舉行合唱音樂會。1979年率中央合唱團赴菲律賓參加第一屆國際合唱節(jié)。1982年在第一屆“北京合唱節(jié)”中指揮中央樂團合唱團演唱西歐歌劇合唱音樂會。1964年在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中指揮千人大合唱。1979年率中央樂團合唱團赴菲律賓參加第一屆國際合唱節(jié)演出,受到各國音樂家的贊賞。1982年指揮中央樂團合唱團演唱西歐歌劇合唱音樂會。他的指揮動作準確、干凈,線條清晰,手勢豐富,具有深刻的表現(xiàn)力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1983年,匈牙利柯達伊紀念委員授予嚴良堃證書和紀念章,表彰他在介紹柯達伊的作品和教學法中所作的貢獻。1985年他率領中央合唱團赴香港參加“黃河音樂節(jié)”,后再度應邀赴香港參加“亞洲藝術節(jié)”,指揮香港合唱團演出。1986年在第二屆“北京合唱節(jié)”中任常委、指揮組組長。同年成立“合唱指揮學會”,被選為會長。由他指揮的中央合唱團,在比賽中榮獲第二屆“北京合唱節(jié)”專業(yè)組表演藝術比賽一等獎第一名。
嚴良堃在指揮藝術上深有造詣,他的指揮蘊藏著深刻的思想性與嚴謹性,刻意發(fā)掘作品的內涵來構織各種不同的音樂圖景。他指揮過《黃河大合唱》、《長恨歌》、《海韻》、《婁山關》、《牧歌》等中國作品,貝多芬的第三和第九交響曲、柴科夫斯基的《第四交響曲》、德沃扎克的《自新大陸》交響曲、海頓的《四季》、莫扎特的《安魂曲》,以及西歐歌劇合唱等百余首古今中外合唱名曲。他還熱情地扶持許多新作的首演,并使一些被遺忘的作品獲得新生。
嚴良堃先后率團或應邀赴北美、東南亞及臺、港地區(qū)指揮演出,并經(jīng)常在各地進行講學。他是中央樂團合唱隊的創(chuàng)建人之一,經(jīng)他不懈的努力與嚴格訓練,使該隊具有較高的音樂素質和演唱水平。此外,他在培養(yǎng)合唱指揮,普及合唱藝術,輔導專業(yè)、業(yè)余合唱團,為廣播、電視、電影錄音,錄制唱片、磁帶等方面做了許多工作。他從事指揮幾十年,為中國合唱藝術事業(yè)的發(fā)展及合唱隊伍的建樹作出了重要貢獻。他的指揮細膩嚴謹,樂風含蓄抒情;動作瀟灑洗煉,線條清晰,手勢豐富,具有深刻的表現(xiàn)力和強列的藝術感染力,是我國杰出的合唱指揮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