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柏林愛樂樂團訪問北京,讓貝多芬、莫扎特、柴科夫斯基的音樂開始滋養(yǎng)中國大眾的耳鼓。此后很多年,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古典音樂普及節(jié)目,一曲播完之后,播音員都要接上一句:剛才您提到的是某某交響曲,由柏林愛樂樂團演奏,卡拉揚指揮。
柏林愛樂/卡拉揚,這是一個權(quán)威的組合。這個組合制作出的特殊聲音可以從眾多其他的指揮/樂團組合中脫穎而出,讓你印象深刻。具體來說其特征是:樂曲聲音極弱的時候你只有屏住呼吸才能察覺,而極強時又如雷貫耳,漸強和漸弱處理得非常平滑干凈,在精確地達到它應(yīng)達到的頂點戛然而止;休止符異常清晰,沒有任何粗糙的邊緣。樂隊的音色更是漂亮,弦樂猶如天鵝絨般柔軟,木管更像春潮涌動,銅管則明亮清晰,似乎讓人看到樂器锃亮的閃光?ɡ瓝P就是聲音質(zhì)量的保障,就像德國汽車一樣。
赫伯特·馮·卡拉揚(1908-1989),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指揮家,世界上薪水最高、最優(yōu)秀的樂團柏林愛樂樂團的終身指揮!镀簌Z唱片指南》對卡拉揚1953年在EMI錄制的巴赫《B小調(diào)彌撒》唱片這樣評價:“卡拉揚錄音中的主要的特征是靈活、清晰的聲音和輕快的節(jié)奏,所有這些素質(zhì)是當時很多演奏中所不具備的!
追求完美是卡拉揚畢生的樂趣他不愿制作二流的東西。他把自己風(fēng)格定義為沒有粗俗,決不允許表演中有任何的瑕疵?ɡ瓝P至少熟悉50部歌劇的每一處細節(jié),他能在從熟睡中被喚醒的情況下,立即從50部歌劇的任何一處開始指揮。
他誰都不信任,所有的安排,包括灌唱片,旅行演出,電視演出,拍電影的合同都得由他最后定奪,一切都得由他親自選擇,從演員、獨奏家、曲目、服裝,到影片剪輯中的取舍,甚至《玫瑰騎士》里道具狗的品種和顏色。
排練時,卡拉揚喜歡坐在音樂廳的16排位置上,身旁坐滿了他的副手。他就像帝王般,控制著舞臺上排練所有細節(jié)的進行,不容有一絲差錯。 有一次排練歌劇《漂泊的荷蘭人》,他不滿意劇中帆船的進出,終于忍不住步履蹣跚地走入后臺,往后的十幾分鐘里,人們看到帆船的表現(xiàn)越來越好,原來卡拉揚到后臺親自示范如何操作帆船布景。
柏林愛樂人人都是大款
長笛演奏家詹姆斯·高威在剛來到柏林的時候,曾打算貸款購買一處住房。當他在售樓處亮明自己的柏林愛樂樂團首席樂手的身份,房產(chǎn)公司毫不猶豫地答應(yīng)了他的貸款的請求。
柏林愛樂團員的工資相當可觀,比德國其他樂團的團員高出 10% 到 15%,加上其他收入還要翻上一番。他們灌唱片、上電視、拍電影、參加音樂節(jié)演出、教課、擔(dān)任獨奏都會得到豐厚報酬。樂隊有13個下屬音樂團體:三重奏組、四重奏組、室內(nèi)樂團、銅管樂隊、“十二人大提琴組”,甚至還有低音提琴組。由于冠有“柏林愛樂”的頭銜,這些團體演出的票房情況非常好。其中許多還灌錄了唱片。小提琴家梅紐因在回憶錄中寫道:“卡拉揚護著他的團員,確保他們有豐厚的報酬和高品質(zhì)的樂器,鼓勵他們各自組織室內(nèi)樂演出,以各種各樣的方式鼓勵他們的士氣!
卡拉揚本人的收入來源有兩個,一是作為指揮家的年薪及演出收入,二是錄制唱片的收入?ɡ瓝P深知自己的身價,對所謂應(yīng)得的報酬從不含糊。
1955年初,到任不久的卡拉揚就向樂團提出條件:要保證他及他所邀請的獨奏家拿到全歐洲最豐厚的待遇。他的起價是每晚2000馬克,比當時任何音樂家在倫敦的報酬高50%,是全歐洲最高價。他后來還不斷要求漲薪,直到1973年每場演出費達到1萬馬克時才罷休。他還先后在多個歐洲樂團兼職,如1956年兼任維也納國立歌劇院音樂總監(jiān),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有錢、最令人羨慕的歌劇院總監(jiān)”。
與錄制唱片的收入比,年薪就微不足道了?ɡ瓝P錄制唱片,每張都有不菲提成。如他于1962年灌制的貝多芬《第5交響曲》膠木唱片,15年內(nèi)賣出120萬張,每張可獲零售價一成的版稅。如今,他生前錄制的唱片至少有半數(shù)仍在DG、DECCA、RCA、EMI、SONY等大公司的品牌下銷售,版稅權(quán)益可一直維持到他逝世后70年。
根據(jù)遺囑,他的財產(chǎn)至少有5億馬克。
“為了那份工作,我都可以去殺人”
卡拉揚早年學(xué)習(xí)鋼琴,5歲就登臺演出,11歲就與樂隊合作演奏莫扎特的協(xié)奏曲。15歲時,他在音樂會上看到托斯卡尼尼指揮,大師在舞臺上的威嚴和魅力讓他折服,他的內(nèi)心發(fā)出了青年劉邦看到秦始皇儀仗一般的感慨:“音樂家當如此也!”。當指揮,駕御舞臺上的一切成為他的最大的夢想。
1928年12月17日他第一次登臺指揮學(xué)院的一支學(xué)生樂團。第二年元旦,21歲的他就為成為職業(yè)指揮家忙碌開了。聽說烏爾姆歌劇院因為指揮生病,需要招聘新的指揮,卡拉揚立即從親朋好友那里籌集資金,雇傭家鄉(xiāng)的莫扎特樂團(他的父親在這里演奏單簧管),安排1月23日在薩爾斯堡舉行一場音樂會。有兩點他必須要做到,一是劇場滿座,第二一定要請到烏爾姆歌劇院的經(jīng)理。他發(fā)出了足夠的請貼以保證劇場座無虛席,烏爾姆經(jīng)理當晚果真大駕光臨。結(jié)果,卡拉揚夢想成真,烏爾姆的新任指揮一職選擇了落在了他的頭上。
作為德國的80個地方小歌劇院之一,烏爾姆只有22個樂隊坐席,有限的舞臺資源很難吸引大牌歌手?ɡ瓝P看中的是在這樣的一個地方當指揮,可以在歌劇制作的各個方面積累經(jīng)驗。指揮之外,卡拉揚要訓(xùn)練合唱團,管理舞臺事務(wù)和燈光(對他這是特別的興趣,來自他對技術(shù)的偏愛)甚至還要做劇目推廣工作。
在烏爾姆的演出季之間,卡拉揚在其他地方工作,包括薩爾斯堡音樂節(jié)。在那里他協(xié)助理查·施特勞斯和托斯卡尼尼的排練。他經(jīng)常去觀看托斯卡尼尼在米蘭斯卡拉劇院的指揮——一個對于他了解如何控制樂隊非常有意義的體驗。他同樣獲得了對于意大利美聲唱法的鑒別能力,這在當時的德奧指揮家中是比較欠缺的。
在烏爾姆羽翼豐滿后,他決心到更高檔次劇院去工作,而且不惜以加入納粹黨為代價。
按照檔案中的證據(jù),卡拉揚1933年在薩爾斯堡加入了納粹黨,這時希特勒上臺還不到3個月。但卡拉揚在自己的回憶錄說,他是在1935年希望成為亞琛歌劇院指揮的時候才加入的。他這樣解釋自己的行為:“為了那份工作,我都可以去殺人。擺在我面前的那張入納粹黨申請等于是一道門檻,跨過它就意味著可以得到無限的權(quán)力和對樂團的資助,我就可以無拘無束地指揮音樂會,還有旅行演出,可以有自己的秘書和辦公室。條件則是必須入黨,還有不時地為黨員們來一場演出。于是我說管他什么條件都無所謂,并在申請上簽了字”。
亞琛歌劇院擁有70人的樂團,300人的合唱隊。卡拉揚1936年被任命為這里的音樂總監(jiān),成為德國最年輕的音樂總監(jiān)。在這里,他的事業(yè)一路綠燈,一年要指揮40套不同的曲目。并得到了在維也納和柏林指揮頂級樂團的機會。
1938 年 4 月 9 日,卡拉揚第一次指揮柏林愛樂的時候,就恨不得馬上把這支樂團變成自己的親兵衛(wèi)隊,因為在這里他找到了由彪羅、尼基什和富特文格勒等著名指揮家所創(chuàng)造的、比他夢想的水準更高的音響效果。
卡拉揚統(tǒng)領(lǐng)柏林愛樂的雄心過了將近20年才變成現(xiàn)實。一來柏林愛樂的當時的指揮富特萬格勒對迅速崛起的卡拉揚心存成見,老人不希望卡拉揚染指柏林愛樂。再則納粹統(tǒng)治給歐洲音樂和藝術(shù)帶來的浩劫,卡拉揚下賭注似地把自己綁在希特勒的戰(zhàn)車上,差點兒毀掉自己的藝術(shù)生命。好在耐心是卡拉揚的最大優(yōu)勢之一。他一直認為天資、勤學(xué)和苦干精神是事業(yè)的必備條件,并得出結(jié)論說:“現(xiàn)實生活中,極多的人都沒有毅力堅持、學(xué)習(xí),還有等待、等待、再等待……”。
卡拉揚的耐心得到了回報。1955年柏林愛樂樂團訪問美國前夕,富特文格勒去世。樂隊選擇卡拉揚來領(lǐng)銜這次演出,他獲得了渴望已久成為樂團永久指揮的承諾。演出成功后,樂手選擇他擔(dān)任音樂總監(jiān),投票結(jié)果很快被柏林參議院確認。
合同談判的高手
曾有一位音樂評論家這樣說:“卡拉揚的朋友都是商人,富特文格勒的朋友都是哲學(xué)家,克倫佩勒的朋友都是音樂家”。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卡拉揚的行事原則頗有商人的味道。
二戰(zhàn)后的一段時間,卡拉揚因為加入過納粹黨而被停止指揮工作賦閑在家。患難中,EMI 唱片公司制作人瓦爾特·萊格成了他的“鐵哥們”。1946年1月,萊格來到維也納,為自己的唱片公司招募指揮天才,以期能在新興的LP唱片市場獨占鰲頭。萊格回憶:“我們差不多天天見面,關(guān)于合同的談判延續(xù)了 6 個月,他并不急于簽約,盡管他既無錢又無工作。我從未見過任何人能像他那樣,處在那樣的境況下內(nèi)心仍那么寧靜、那么泰然自若。”與EMI的合作,奠定了卡拉揚戰(zhàn)后事業(yè)發(fā)展的基礎(chǔ)。
對于柏林愛樂首席指揮的職務(wù),卡拉揚盡管垂涎多年,但是當機會到來的時候,他的表現(xiàn)卻是非常的理智和耐心, 最終他在這場角逐中獲得全勝。
早在富特文格勒去世前,柏林愛樂的經(jīng)理就與他接觸。他對卡拉揚說:“萬一發(fā)生了什么事,你愿不愿意來我們樂團?”卡拉揚答應(yīng)了他但要求不要聲張。
1955年,富特萬格勒去世當晚,卡拉揚接到哥倫比亞演出公司的安德烈·梅頓斯打來的電話,他告訴卡拉揚,富特萬格勒同哥倫比亞公司簽有率團訪美演出的合同,若要履行合同,必須讓卡拉揚來指揮,否則該合同會被取消?ɡ瓝P的答復(fù)是,只有在柏林愛樂指定他是富特文格勒的繼任者的前提下才能同意。很明顯,卡拉揚不愿意把美國巡演當作樂團對自己的考察,而是希望以樂團未來指揮的身份前往。梅頓斯?jié)M口答應(yīng),卻沒有落實。
卡拉揚心急如焚地想得到這個職位,他給柏林市長掛電話,建議就訪美一事開個記者招待會。招待會上他安排市長當眾問他訪美歸來后會不會接手樂團,他自己表示愿意——卡拉揚以這樣的方式讓自己繼任的消息公開,生米就可以煮成熟飯。
美國演出歸來,卡拉揚開始在合同上力爭自己的權(quán)利。他提出樂隊經(jīng)理必須由他來選擇,還要在合同中寫明他這個音樂總監(jiān)是終身職位,理由是,只有知道自己不會被撤換,他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ɡ瓝P還放出話來:如果簽終身合同有難處,寫成 99 年也成。這在柏林愛樂是破天荒的。這紙合同直到12年后才正式簽署。
愛錄音,更愛錄像
20世紀末的一項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卡拉揚一生錄制過900種錄音,銷售量超過一億一千五百萬張。他逝世快20年了,每到他的重要紀念日,唱片公司總要發(fā)行一系列的關(guān)于卡拉揚的唱片或者影碟。今年4月5日逢卡拉揚百年誕辰,唱片公司推出的卡拉揚視聽產(chǎn)品幾近瘋狂。EMI挖掘出他1946到1984在該公司的全部錄音,共160張CD,分成器樂和聲音兩大盒上市。卡拉揚的另一個老東家德國唱片公司推出了4款新DVD,以及一套10多張的卡拉揚大師錄音,其日本分公司則干脆把他在DG的全部錄音制作成240張CD一并推出,讓人瞠目。
1939年卡拉揚的錄音生涯就開始了。他的第一個錄音,是指揮柏林國立樂團演繹莫扎特的《魔笛》序曲。1947年卡拉揚欣然接受瓦爾特·萊格的邀請,加盟EMI公司。他來到倫敦指揮愛樂樂團。除了頻繁的演出之外,卡拉揚與EMI的密切合作,從1946年到1984年,制作了超過1000小時的錄音?ɡ瓝P不僅是世界上唱片銷售最好的指揮,而且是EMI公司有史以來唱片銷售最好的藝術(shù)家。
每次錄音技術(shù)的升級,卡拉揚都積極響應(yīng)。他一生曾經(jīng)4次灌錄貝多芬交響曲全集,分別經(jīng)歷了單聲道,模擬立體聲、數(shù)字立體聲和激光影碟4個技術(shù)階段。
在錄音室里,卡拉揚總愛用隨身聽來檢驗所灌錄唱片的效果。他說:“我從來不直接聽唱片。錄音帶的品質(zhì)總要比唱片略差,要是錄音帶聽上去都挺好,我就知道唱片品質(zhì)無可挑剔。當作完最后的修正,確認唱片已完美無暇,我就再也不聽它了。”
1951年卡拉揚開始試驗把自己的演出拍成電影。在1970年到1982年,他指揮的20場演出,由慕尼黑的UNITEL公司進行了電視錄像。1980年他成立了自己的一家電影公司特里蒙代爾(TELEMONDIAL),總部在摩納哥,計劃拍攝復(fù)活節(jié)音樂會的演出,為后人保存他的核心劇目,也為即將誕生的數(shù)字影碟準備素材。
影片拍攝時,卡拉揚多次充當了導(dǎo)演的角色。當要拍攝卡拉揚的手的時候,卡拉揚就讓拍攝人員把攝影機放在他的肩上,以便讓把他的手的動作拍得更清楚,避免遠距離拍攝時造成的畫面變形。
整個拍攝過程中,卡拉揚總是在不知疲倦地工作。他把地下室裝備成了一個具有專業(yè)水準的剪輯室。如果一部交響曲影片長45分鐘,則其中41分鐘都是卡拉揚的特寫鏡頭。他要畫面上盡量少出現(xiàn)演奏者,多地展示他自己。
1980年代,卡拉揚在一位單簧管樂手的任用問題上,與柏林愛樂產(chǎn)生摩擦。雙方都據(jù)理力爭,互不相讓。1984年夏季,DG 公司與樂團的唱片合同終止,樂團開始與 CBS (哥倫比亞唱片公司)商討排除卡拉揚在外的錄音合作。與此同時,樂團還威脅要撕毀跟卡拉揚的特里蒙代爾影片公司所訂合同。這意味著卡拉揚無法完成貝多芬九大交響曲的拍攝,而這是他將自己的核心曲目拍攝錄象的一期工程,已為此投入了大筆資金?ɡ瓝P立即與維也納愛樂和德累斯頓國立歌劇院接觸,寄望于他們能幫助他完成貝多芬交響曲的錄像。兩家樂隊均表示愛莫能助。
卡拉揚終于放棄了強硬立場,這場曠日持久的冷戰(zhàn),以他的妥協(xié)收場。其中的重要原因是,錄音合同在卡拉揚心目中比演出合同更重要,他害怕失去錄音錄像的合作者。如果沒有這一切,他就丟掉了最重要的推廣渠道。
噴氣飛機、賽車與登山
卡拉揚是一位興趣廣泛的藝術(shù)家。自幼就是登上和摩托車運動的愛好者。他年輕時曾出過幾次重大事故,但都挺了過來,還毫無畏懼地繼續(xù)投身于潛水、滑冰、飛行、滑翔、滑雪等項目,終生未輟。 54 歲了他登上勃朗峰去滑雪,對此他倍感自豪。1983 年他回顧這一壯舉時說:“那是我一生中身體最棒的時候!
赫莉莎拉是卡拉揚的一艘裝飾豪華的賽艇,人員配備達 25 名。他喜歡駕這條船航行,他認為沒有哪種運動像航海這樣需要多人的齊心協(xié)作。
出航的時間通常是下午,船員們會把赫莉莎拉?吭谒暗暮忱,然后劃橡皮艇來接他上船。 1982 年,卡拉揚參加了一次從法國土倫至意大利圣雷莫的帆船比賽,海上幾乎無風(fēng),待在船上又熱又不舒服。大部分賽程中,卡拉揚都只穿一件泳衣,但他非常開心。
卡拉揚從事運動絕不是小打小鬧,而是在工作。對他來說重要的是他的表演要完美,不論是在指揮臺上還是在賽艇、汽車或飛機的駕駛座上。完美就是他的快樂。不管是在駛船、開車還是開飛機,他都是專心一致,顎部的肌肉繃得緊緊的,不允許自己分心。
卡拉揚酷愛開飛機,但凡有新機型被他看中,便會買進。有一次音樂會中場休息時,他和同樣擁有私人飛機的SONY公司首席執(zhí)行官大賀典雄聊天。卡拉揚說自己又買了一架噴氣式,大談裝潢和改造駕駛倉的技巧。大賀說他的這種飛機款式并非最佳。說者無心,聽者有意,下次兩人見面,卡拉揚已經(jīng)將那架新飛機賣掉,換了大賀建議的飛機。
卡拉揚對自己的駕駛技術(shù)也同樣自豪。有一回他的傳記作家坐他的飛機,卡拉揚以令人贊賞的技術(shù)在變化不定的側(cè)風(fēng)中將飛機降落在慕尼黑機場。他最為驕傲的是那架德索爾德噴氣飛機,以及在這架飛機的制造廠接受的高難度訓(xùn)練:“他們(制造廠的工作人員)半夜三更把我叫起來,把我塞上飛機,然后要我在一片黑暗中將它降落在跑道上!
當別人問到卡拉揚是如何投身自己喜愛的項目,如音樂、飛行、滑雪的時候,他常以貓做比喻:“留意觀察貓,你會發(fā)現(xiàn),除非有成功的把握,它不會輕易撲擊。它要先審時度勢,再決定是否出擊。你絕不會看見它撲空。”
有一次,卡拉揚與友人在他家附近散步,他注視著前面的懸崖,那兒有著幾只鷹在翱翔。 卡拉揚說:“我喜歡看鳥兒翱翔,我喜歡它們翱翔中表現(xiàn)出的和諧之美。我敢肯定,它們翱翔不僅只為了尋找食物,它們得到了飛翔的樂趣!彼D了頓,凝視后一笑:“我曾想過,下輩子我也許會變只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