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之美的奇絕魅力
——《“老家河南”文化活動周——黃河之濱系列音樂會》綜述
黃海碧
青柳吐翠的春暖四月,由河南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省新聞出版廣電局、中原出版?zhèn)髅酵顿Y控股集團公司、省文聯(lián)和鄭州市委宣傳部聯(lián)合主辦的,以“老家河南”為主題,充分展示我省優(yōu)秀文化發(fā)展成果和獨特文化魅力的文化活動周中,“黃河之濱系列音樂會”,是其中的一大亮點。
“黃河之濱”是河南省規(guī)模最大、影響最深遠和社會參與度最廣泛的音樂盛會。分別在河南藝術中心音樂廳和大劇院剛剛落幕的“黃河之濱系列音樂會”,分“華夏古樂專場音樂會”、“合唱專場音樂會”和“河南作曲家獲獎聲樂作品展演”三個專場,以“弘揚時代精神,講好中國故事”,“宣傳河南,歌唱河南”的藝術感染力,受到了廣大觀眾的熱情歡迎,也贏得了廣大觀眾的熱烈掌聲……
古意盎然的“華夏古樂專場音樂會”,藉由《遠古的回響——史前賈骨笛與陶樂展演》、《詩經·商頌·玄鳥——商代出土音樂文物組合》、《七盤舞——現(xiàn)代七盤舞復原展演》、《鳳求凰——琴歌》等十個單元的有機組合,因其奏響遙遠的先民天籟之聲的古笛陶塤、蕩漾幽遠的鐘鼓罄瑟、清雅秀蘊的蕭管琴笙的“恒舞于宮,酣歌于室”,和金、石、土、革、絲、竹、匏、木“八音”的奇特配置,讓觀眾陌生而又新奇地領略到了穿越漫長歷史歲月的古意風情——悠然飄蕩的漢樂悠遠,唐代宮廷樂的華美雍容,宋元雜劇的雅趣橫生,明清歌舞的曼妙柔情。特別是經由演奏員華美的玄冠玉帶、廣袖寬衣的裙裾襟擺間,或唇啟吁氣吹管、或柔指彈撥弄弦、或引吭聲誦歌吟,更是把觀眾帶進了史前先民草莽的笛音,夏王宮女樂的唱鳴,商代王宮的恒歌酣舞,鄭韓城的桑間及楚王城的濮上,“以史作證、以物為鑒”的古華夏心靈之聲,所描繪的中原古老文化瑰麗清遠、精美和諧的神秘意境。充分展示著、傳播著尋聲而去跨越千年的源遠流長,和見舞而至連接未來的承續(xù)無限。
西裝革履列陣,玫瑰紅長裙亭亭玉立……
黑衣白裙垂地,湖藍映著紫色的紗巾……
河南藝術中心音樂廳里,一個個月牙形的合唱方陣,由低到高的排列開來,像是一層層涌浪,蕩起歌如潮花如海的和聲……古之樂論,絲竹之音雖好,在表情達意或傳達感情上,終不如人聲更具“漸進自然”的感染力。為了追求純粹的人聲之美,甚至取消所有的器樂伴奏。音樂,有時候,還是人聲更美!作為表現(xiàn)手段豐富、音樂風格多樣、講求和諧均衡、規(guī)?纱罂尚〉暮铣囆g,在河南正以其不斷普及與提高的突出適應力,受到越來越多的廣泛參與,成為一種漸入佳境,凝聚大眾心靈的高雅音樂藝術形式。近年來,以“聆聽世界上最美妙的聲音,感受合唱藝術獨特魅力”為宗旨的我省合唱藝術水平在穩(wěn)步提高過程中,涌現(xiàn)出了參與到世界合唱比賽、中國合唱節(jié)、第七屆中國音樂“金鐘獎”合唱總決賽、第十五屆全國群星獎合唱總決賽、海峽兩岸合唱節(jié)、CCTV音樂頻道《合唱先鋒》年度總決賽、全國教師合唱節(jié)等重大合唱賽事中,分別榮獲金獎銀獎優(yōu)秀獎的河南大學學生合唱團、河南省教育廳教師合唱團、鄭州大學音樂學院合唱團、河南師范大學合唱團、鄭州師范學院學生合唱團、安陽師范學院音樂學院合唱團、帕瓦羅蒂音樂藝術中心合唱團,和鄭州市音協(xié)合唱團等十分優(yōu)秀的合唱團隊。由這些團隊聯(lián)袂演出的“黃河之濱——合唱專場音樂會”,以多聲化程度較高,靈活多變而又默契的組合形式,音域寬廣而又有力度變化的演唱形式,將男士金屬一樣的聲音光芒,與女子高山流水一樣的聲音色彩,在音樂廳里呈現(xiàn)出了高歌陶冶性情的藝術之美、凈化心靈的生活和諧之美的奇絕魅力。
“河南作曲家獲獎聲樂作品展演”,是由我省詞曲作家在“貼近生活、貼近基層、貼近百姓”的社會實踐中,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動地體現(xiàn)在藝術創(chuàng)作之中,分別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和河南省委宣傳部“五個一工程”獎的優(yōu)秀作品中,篩選出來的。
金色的河南藝術中心大劇院,一改往日豪華氣派的舞臺,顯得簡潔而不失明快,柔美的光效也不再是燈陣密布、電腦燈搖頭狂掃。反倒是在風格迥異的靚麗舞蹈烘托下,使省內外歌唱家演繹的獲獎歌曲,顯得格外豐滿并多了一層親和力。也使得觀眾能夠不驕不躁地靜心觀賞與品評。
這些展演的作品充分反映出,地處大河之南,獨居天地之中的中華五千年文明之地,滋養(yǎng)了我省懷有時代使命和文化擔當,熱愛生活和擁抱藝術的音樂家。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主題實踐活動中,創(chuàng)作出的大量膾炙人口的獲獎作品中,不僅有詞曲作家們關注農民工這一新時代特殊群體,走出鄉(xiāng)野追求美好生活的《山妞走四方》(陶善耕、張金永作詞,李仲黨作曲);也有面對曾經無奈的貧窮落后,帶著對河南這片土地的苦難記憶,放眼現(xiàn)代富饒的天翻地覆,寫滿新時代詩篇的《我的大中原》(劉林作詞、周虹作曲)和《大河之南》(阮志賓作詞、孟可作曲);還有透過普普通通小村人,或祖孫三代婚禮變化,折射出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跨越式發(fā)展的社會進步和百姓生活富裕改善的喜悅心情的《小村人的婚禮》(許會鋒詞、宋軍曲),或以獨特視角的生動語言、精巧構思的風趣曲調反映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百姓生活邁向小康巨大變化的《農家車謠》(張體龍詞、李仲黨曲);尤其當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中央一號文件如和煦的春風吹來,詞作家阮志賓和作曲家李仲黨,以敏銳的藝術感知,把文件精神給農民、農村、農業(yè)帶來希望的意蘊巧妙融合,抒發(fā)對新農村建設美好向往和祝愿的《春天的聲音》,唱的如春水揚波……更有充滿激情,恢弘大氣地謳歌追求理想勇于擔當,前仆后繼甘于奉獻,以堅定的信念心懷高尚精神的《共產黨人》(王懷讓詞、周虹曲)《七月山歌》(張德河詞、周虹曲)《老焦》(劉林詞、李仲黨曲);特別是,在反映都市題材鄰里之間你來我往,親切感人的凡人小事的獲獎作品中,藝術家們由對宏大敘事題材的描寫,開始轉向對底層百姓生活更接地氣的關注。
與《樓上樓下》(張體龍詞、汪輝曲)《鄰里歌謠》(陶善耕詞、李仲黨曲)不同的是,《家的牽掛》這首歌的詞曲作者朱淸杰,是來自國家電網新鄉(xiāng)供電公司的一名工會干部。他從一個三口之家的角度,細膩地寫出了父母兒女相互期盼與祝福的情感牽掛。在“唱響中國”的新歌征集活動中,進入36強的基礎上,由河南省委宣傳部推薦,榮獲中宣部第十二屆“五個一工程”獎的。在這么高規(guī)格的創(chuàng)作評獎中,“業(yè)余”作者取得這么好的成績,在全國實是不多見的。
縱觀此次“黃河之濱系列音樂會”,無論是華夏古樂,還是合唱專場,甚或獲獎作品展演。有的詞曲相得益彰,有的情景水乳交融;有的跳動著強烈的時代脈搏,有的充滿濃烈地域風情。足以再次說明,藝術是離不開生活這片沃土的。同樣,也只有 “深入基層,扎根人民”,不斷豐富生活積累,不斷強化對傳統(tǒng)文化深度的持續(xù)認知,和對藝術發(fā)展的積極創(chuàng)新與大膽探索,才會創(chuàng)作出具有引領審美格調、導揚健康思想和深受觀眾喜愛的好作品。也有理由相信,“黃河之濱”作為一個“宣傳河南、歌唱河南”的音樂平臺,將是推送河南音樂作品,提升河南文化形象,不可多得的河南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