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葫蘆絲傳入內(nèi)地以來,幾乎所有教材和老師都用漢字“吐”標注葫蘆絲的發(fā)音吐氣方法,其實這是一個歷史性錯誤。所有愛好者都知道,吹奏葫蘆絲對氣息的基本要求是:氣頭有力、氣中平穩(wěn)、氣尾干凈。“氣頭有力”就是要求氣頭必須在沒有任何阻力的情況下順暢吹出。為保證“氣中平穩(wěn)”,氣頭與氣中的銜接不能間斷。
而漢字“吐”的發(fā)音恰恰不能滿足這一要求,漢語字典中“吐”字的標準發(fā)音只有兩個聲調(diào),它們分別是“仄聲”(土)和“去聲”(兔),若用“仄聲”(土)吹則氣頭曲折無力,若用“去聲”(兔)吹則氣息不易連續(xù)。
值得慶幸的是,從古至今所有教師無一例外地都將“吐”字錯誤地念成“平聲”(突)。而平聲“突”不僅可使氣息順暢有力,還可保證氣息平穩(wěn)連續(xù),是吹奏葫蘆絲唯一正確標準的發(fā)音吐氣方法。
令人驚奇的是,先是一個“錯誤的標注”,后加一個“錯誤的讀音”,一錯再錯反倒使結(jié)果正確了。正因如此,這一歷史性錯誤客觀上沒有影響葫蘆絲的傳承和發(fā)展,同樣在很長時間沒有引起人們的特別注意而被及早發(fā)現(xiàn)。
各位同學朋友你想到了嗎,小小的葫蘆絲在世代相傳的過程中,竟然還蘊藏著“負負得正”的數(shù)學運算法則和“否定之否定等于肯定”的哲學原理。當然,錯了就是錯了,錯了就得糾正,我們在學習繼承傳統(tǒng)文化的同時,再能做到“心明眼亮、去偽存真、正本清源”不是更好嘛。
為避免此類錯誤再次發(fā)生,我們建議用漢語拼音進行標注,如葫蘆絲用平聲“tu”和平聲“ku” ;巴烏用平聲“te”和平聲“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