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與現實的兩難
除了杜文源繼承了老店,杜福莊的大兒子杜長江和女婿也各自經營著胡琴鋪。胡琴制作工藝既是杜家的傳家寶也是“鐵飯碗”。
幾年前鞭指巷改建,杜福莊琴鋪從鞭指巷北首搬到中段,租了這個十幾平方米的小門頭房,逼仄的房間顯然滿足不了生意需求。杜文源說,杜家的琴鋪在這里已經100年了,一些老顧客就認準了鞭指巷,所以不想換地方。再就是出于經濟上的考慮!凹兪止せ钯嵅涣硕嗌馘X,我們一家三代人都憑著手藝吃飯。指著這個致富還是有些困難!
“沒錢支持賺錢難”,杜福莊琴鋪和其他非遺項目面臨同樣的窘境。前些年有人建議過杜福莊,改變家庭作坊模式,找外加工,擴大生產規(guī)模。杜文源也幾次跟父親提起此事,可都遭到老人的反對。杜福莊認為,找別人加工,批量機械生產是能帶來經濟效益,但是不能保證質量了。在杜福莊看來,賺錢與傳統(tǒng)手工藝似乎是不可調和的。寧可像祖輩一樣老實制琴、修琴,也不能因為賺錢而冒險砸了杜家百年老店的名聲。“賣出去的每一把琴都得對得起杜福莊琴鋪的招牌!
去年9月,杜福莊胡琴制作技藝入選濟南市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談及琴鋪的未來,杜文源說,國家越來越重視傳統(tǒng)文化,京劇作為國粹一定會有很好的前景。杜家的胡琴制作工藝必須傳承下去。杜文源的兒子去年剛上大學,這個從小在胡琴鋪里長大的孩子并沒有跟著爺爺和父親學制琴手藝。杜文源考慮著,兒子先要把學業(yè)完成,將來杜福莊琴鋪還要靠兒子傳下去!熬退闶请y以致富,也要讓兒子傳下去。傳了三代人,絕不能從自己這里斷了!”(中國文化報/寧昊然)
撥浪鼓,古稱鞉鼓。藏、納西、蒙古、 滿、漢等族棰擊膜鳴樂器。藏語稱達克、繞魯、熱巴窮格...
從木料上說,上上品當然是高密度的紅木了。紫檀木、花梨木、酸枝、烏木、雞翅木均可,其中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