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彈琴的認識與態(tài)度上來說:
1:過分的看重功利性。
或許這點,更多的是體現(xiàn)在孩子的家長身上,總認為該有個標準,或者是頭銜、榮譽,來衡量自己的孩子目前的水平,這應該是從心態(tài)上來說最大的一個誤區(qū)。為了考級而彈琴,為了加分而彈琴,以這樣的心態(tài)來學習的,沒幾個能在鋼琴上有所發(fā)展,當然,或許是我孤陋寡聞,有這樣“成功”的人。但是,要真有這樣的人的話,大家可別吝嗇不告訴我,我可真得認識認識。
2:過分的強調表演性。
或許會有人問我,鋼琴本來就是一件表演性質的樂器,難道看重一點表演性不好?并非如此。我所指的過分強調的表演性,是指的在初期,或者說學習期間,過分的去看重,演奏那些通俗曲目,流行歌曲,而忘卻了本身所需要的基本功的練習,這一點,我是針對的那些從事專業(yè)學習的人而言的,至于廣大的鋼琴愛好者,當然不存在這個因素。
3:眼高手低。
以為一個勁的趕進度,彈很難的曲子,就能體現(xiàn)出自己的水平,殊不知,越是看似容易的,就越難練好。音階,琶音,我想學過鋼琴的人都會?晌椰F(xiàn)在問一句:有誰敢說自己的音階和琶音彈得已經很好了?有誰敢說自己在力度,速度上都能隨心所欲的控制?就連阿格里希,李赫特,肯普夫這些大師,每次彈曲目之前,至少都要彈半小時左右的音階和琶音。至于那些顫音,和弦與音程的簡單連接的練習,那就更不用說了。
從鋼琴演奏的方法和技巧來說:
1:小動作太多。
這次來我家的這個小女孩就有這個毛病,一首曲子下來,情緒,風格的把握,速度,力度都很好,惟獨美中不足的,就是手的小動作過多。比如,五指經常有意無意的翹起來,手腕和手臂不自覺的晃,這些都是很容易被忽視,但又非常顯眼的毛病。
2:囫圇吞棗。
一首完整的樂曲,彈下來,都很不錯,惟獨有幾個小的地方,甚至是一兩個小節(jié)老是彈不好,或許是因為很難,或許是因為自己的某一個技巧沒有練熟,而又不肯停下來反復的練習,就這樣,一遍一遍的彈,最終,好的還是好,差的還是差,我想,除了用“一粒老鼠屎打壞一鍋湯”這句話來形容,我還真找不出別的語言了。
3:用力的誤區(qū)。
很多人都知道,該用手指的力來演奏,這當然是無可厚非的。但是,也不應該一概的論定。應該根據曲子的風格,樂思的進行,強弱力度的標示來有選擇的處理。在樂曲強結尾的地方,柱式和弦的演奏,就應該用手臂的力量往前推,從而在樂曲的聽覺,與自身的演奏感覺上產生一種動力感;在演奏跳音的時候,或許應該更多的使用手腕的巧勁,是跳音更加的富有彈性;在演奏連音以及大片的音流的時候,應該使用手指的力,是樂曲有一種連綿不絕的連貫性……這些都要在具體的演奏中去體會和摸索。
這些都是一些比較明顯的問題,哪怕就是在肖邦這些名人大家身上,也曾經出現(xiàn)過。當然還有很多鋼琴演奏中存在的問題,我提出這些,不過是代表我自己的觀點與看法,歡迎大家探討與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