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7年的演奏之后,享譽國際的華裔大提琴家馬友友將在本周四再度踏足武漢的土地。
16年后再重逢,大師為江城樂迷帶來了兩份禮物:一是在上海、廣州、北京之外,把新作《度》帶到武漢;二是決定在7日下午開設(shè)“大師課”,這也將是馬友友今年首度在國內(nèi)跟樂迷聊音樂。
不是所有人都能明白《度》來武漢的意義:這部誕生于2012年,由著名作曲家趙麟專門為馬友友創(chuàng)作的作品此前還從未在國內(nèi)被奏響。而2日下午,上海交響樂團召開發(fā)布會宣布,《度》將在上海、廣州、北京三地演出,而未提及武漢。知情人告訴記者,《度》來武漢是馬友友經(jīng)過考慮之后給出的“特例”,而7日晚的琴臺音樂廳,演奏這首曲目的仍然是他和笙演奏家吳彤,“這也跟其它三地毫無二致!
榮獲過多座格萊美獎,馬友友卻不想簡單地用技巧來衡量音樂,比如這首取材于“玄奘西行”的《度》,他覺得最值得稱道的地方“不是技巧有多偉大,而是它達到我們心里看到的東西”。
而他反復表示,“音樂不是比賽,不是要比出誰第一誰第二,音樂是達成一種同感,通過這種同感,了解全球的人是怎么想的!
馬友友這種對于音樂的認知,將完整呈現(xiàn)在7日下午的“大師課”上,據(jù)琴臺音樂廳工作人員介紹,因為馬友友的特別要求,當天的大師課只會專門針對學習大提琴的人,而知情人表示,雖然馬友友中文并不太好,但交流中一般都會堅持用中文,“他隨身會攜帶一個小本子,上面寫滿了中文發(fā)音!(楚天都市報/張聰)
其布厄,是傈僳族彈撥弦鳴樂器。傈僳語“其”是弦子,“布厄”為傈果,意即圓筒形的弦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