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林勵演出照片
記者:您認為民族音樂是否為大學生所接受和喜愛?
吳林勵:民族音樂是中國人自己的情感表達方式,它的精神氣質(zhì)就在我們的基因里、血液里。如果一段優(yōu)美的、有著歷史底蘊的旋律被演奏家精妙地演繹出來,你就會被說不清、道不明的感動。因為它和生活語言一樣,原本就是這片土地上的人與生俱來的表達方式。
記者:在通俗音樂的沖擊下,高雅音樂應該如何發(fā)展呢?
吳林勵:高雅音樂的未來,我認為應該是傳承和創(chuàng)新并重。無論音樂作品形式上如何多樣化,最終還是要看待內(nèi)容和精神上的表現(xiàn)意義。這個時代的藝術家應該有強烈民族責任感,立足于中華文化的根基,繼承先輩大師的傳統(tǒng),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為民族和世界傳承保留美好的精神文化財富。
當然,音樂的創(chuàng)作和表演必須與時代相結(jié)合,同樣需要有創(chuàng)新元素。就比如這次表演里也有一些像“絲綢之路”、“長白山歌”之類很新的曲目,它們具備年輕人偏愛的時尚和創(chuàng)新元素。但說到底新舊只是形式與風格上的差異,關鍵是觀眾有沒有被它感動,只要是能夠感動人心的就永遠是掌聲最熱烈的。我們應該對高雅音樂的未來有信心。
記者:許多當代音樂人急功近利,把音樂當成賺錢的工具,導致好的音樂作品越來越少,對這種現(xiàn)象您怎么看?
吳林勵:作為一個音樂工作者,我認為應對音樂保有最純真的熱愛和最真摯的情感,不被外界因素干擾和誘惑,認真踏實地搞藝術,用心從事創(chuàng)作和表演,這是最基本的素質(zhì)。
采訪的最后,吳林勵對記者表示,她期待社會能更重視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fā)展,讓民樂有更多的機會走進大眾,進一步傳播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
人物簡介:
吳林勵,生于武漢,現(xiàn)任中國指揮學會會員,中國民族管弦樂指揮學會會員,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會員,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創(chuàng)作院指揮,中央民族樂團客座指揮。曾經(jīng)擔任中國歌劇舞劇院合唱團常任指揮,中國歌劇舞劇民族樂團常任指揮;曾在國家“歡迎朝鮮勞動黨總書記金正日到訪”的演出活動中擔任指揮,其精彩的表演得到中辦、文化部發(fā)來個人表揚信;曾多次隨中央民族樂團巡回演出,在國家大劇院舉辦的《紀念民族音樂家劉天華和阿炳》、《紅妝國樂》等音樂會上擔任指揮;曾在中國歌劇舞劇院制作的音樂劇《花木蘭》中擔任排練指揮和首演指揮;在著名指揮家湯沐海先生指揮的“勃拉姆斯專場音樂會”期間擔任合唱排練指揮;在陜甘寧三省歌舞團聯(lián)合演出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60周年大型民族音樂會——紅歌飄塞上》中任指揮等等。吳林勵不僅勇于嘗試藝術實踐,還專心于音樂理論上的研究,已在核心刊物上發(fā)表有多篇學術論文以及個人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