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最迷人的城市里一定有卑爾根。卑爾根之美如果不是親身體驗,根本無法用語言和文字描述。盡管這座古城已經名列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歷史文化遺產城市,但她在音樂方面的聲望可能歷史更加久遠。
卑爾根首先是烏拉·布尓和愛德華·格里格之城,從這個角度講,卑爾根便是挪威近代音樂的發(fā)祥地,堪比挪威音樂的故鄉(xiāng)。挪威近代音樂發(fā)展的根本特點就是鮮明而各有不同的民族特色,至今仍保持原生質地。自中世紀開始,弓弦菲德爾琴等民間樂器在挪威廣為流傳,而哈丹格爾小提琴至今仍是挪威人民最喜聞樂見的樂器,這種樂器獨具裝飾性的旋律以及豐富的和聲效果,為許多挪威作曲家提供了靈感和創(chuàng)作素材。挪威歷史上最偉大的作曲家愛德華·格里格音樂中很多膾炙人口的旋律幾乎都能在民間曲調里找到原型。當然,對于挪威人來說,小提琴大師烏拉·布尓的名聲和貢獻絕不在格里格之下,他不僅是那個年代偉大的小提琴家,同時也是優(yōu)秀的作曲家。今天看來,烏拉·布爾的歷史功績更在于他還是十九世紀挪威乃至歐美大陸十分重要而杰出的社會活動家和藝術贊助人。他被官方界定為挪威歷史上第一位國家超級明星——是他使“挪威”的名字受到全世界的關注。1814年以前,挪威曾隸屬于丹麥,而1814年至1905年,挪威又被迫與瑞典結為聯(lián)盟。就是在這樣一種既無民族自由、又無悠久音樂歷史的國家和看似沒有傳統(tǒng)的社會狀態(tài)下,才使得挪威自己本民族的民間音樂得到更大更好的發(fā)展空間,甚至可以這樣理解,挪威民族音樂的發(fā)展正是挪威音樂家得以生存的前提,他們不僅汲取了養(yǎng)分,還天然擁有最忠實的聽眾。
十九世紀后期,大部分挪威甚至北歐的作曲家通過各種形式在音樂創(chuàng)作中融入民間音樂的元素,并將題材視角擴及歐洲其他國家,從而使挪威音樂邁入歐洲主流音樂之林。最具挪威特色的哈丹格爾小提琴是挪威傳統(tǒng)鄉(xiāng)村節(jié)慶和婚禮中必不可少的樂器,格里格時代也正是哈丹格爾興盛時期。格里格作品中時常會出現(xiàn)那種彌漫著淳樸與華麗的曲調,《挪威農民舞曲》Op72就是典型例子。如今,哈丹格爾作為小提琴分支之一已經有自己的教學體系和傳播途徑。
格里格和烏拉·布爾都出生于卑爾根,他們的故居如今被辟為博物館——世界上最占地利也最有內容的音樂家博物館。
正如格里格自己所言:“巴赫和貝多芬的音樂就像在高山上建造的教堂與神廟,而我要帶給人們的是一種在家的感覺。”格里格音樂最迷人的應該是他的那些精湛小品,挪威童話般的自然風貌和豐富多彩的民間音樂素材帶給他無限的創(chuàng)作靈感。光聽聽那些鮮活的名字就足以讓我們的心靈變得年輕而有兒時的沖動——歡快活潑的《小河》、優(yōu)美的《蝴蝶》、輕盈的《小精靈》,還有那些傷心地《往事》……一代鋼琴大師瓦爾特·吉賽金和埃米爾·吉列爾斯一定會讓所有人領略到格里格如水墨畫卷般奇妙美麗的世界。(深圳特區(qū)報/李曉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