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乙祠戲樓內(nèi)景
上周末,正乙祠這座歷盡滄桑的老戲樓度過了它的300歲生日。
當天下午,活動主辦方海航文化在正乙祠院內(nèi)舉辦了歷史回顧展,記者看到,5塊大型展板在布局緊湊的院中依次排開,20余張鮮活的圖片、數(shù)千字的文字介紹,生動地向觀眾展示了正乙祠的文化價值和藝術魅力。
當天的慶典以正乙祠300年興衰歷史為主線,共分為“盛世”“和聲”“繁華”和“復興”四個篇章,介紹了正乙祠的緣起與嬗變。在隨后的演出中,雅致的昆曲《游園》,熱鬧的京劇《鳳戲游龍》讓人感受到了200年前同樣在這方舞臺上,京昆之間的“花雅之爭”。此外,正乙祠目前的兩部駐場演出古琴《怡心琴韻》和越劇《紅樓夢》也在當天進行了舞臺展示,使觀眾全面了解到正乙祠當下的演出概況。(北京娛樂信報)
相關鏈接 北京正乙祠戲樓
北京正乙祠戲樓,原為明代古寺,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成為商人聚會祀神的場所,至清康熙四十九年(公元1710年),正乙祠正式成為行會會館,內(nèi)建戲樓,全部重建工程約于公元1712年落成,至今,正乙祠戲樓已歷294年悠遠歷史。正乙祠戲樓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整體木結構室內(nèi)劇場,被稱為“中華戲樓史上的活化石”。近300年風華洗禮,如今,“正乙祠戲樓”在“北京市傳統(tǒng)文化保護發(fā)展基金會”的努力下,得以全面修復!并自公元2006年9月1日重張,再度于這座北京現(xiàn)存最古老的室內(nèi)劇場中,原汁原味地恢復中國傳統(tǒng)戲劇、戲曲文化的動人風采!另外我們還為來看京劇的客人提供了茶水及豐富的小吃,在演出前后,還可以到后臺參觀演員化妝及與演員合影。 正乙祠戲樓座落在北京市宣武區(qū)前門西河沿220號,它東與天安門廣場相鄰,南與琉璃廠文化街相連,北面是著名的北京和平門烤鴨店,是一座具有三百多年歷史的純木質(zhì)結構的古戲樓。相傳它是明代的古廟。清康熙年間,改建為戲樓。正乙祠戲樓據(jù)《中國大百科全書》記載為:“完整的戲樓建筑”。 其建筑年代早于許多西方著名的歌劇院,如法國巴黎的法蘭西喜劇院,英國的卡文公園歌劇院等,是北京唯一保留至今基本完好無損的純木質(zhì)戲樓。它是中國戲樓發(fā)展史上的里程碑,被學者們譽為:“中華戲樓文化史上的活化石”,具有極高的參觀價值和歷史文化研究價值。
正乙祠戲樓現(xiàn)占地面積約一千平方米,戲樓建筑全部為木質(zhì)結構,坐南朝北,戲臺為三面開放式。戲臺對面和兩側均為上下兩層敝開的包廂,戲臺前約有百平方米看池,可容納二百位觀眾看戲品茶。
正乙祠戲樓是戲曲藝術誕生、發(fā)展、繁榮的見證。許多老一輩藝術家程長庚、譚鑫培、梅巧玲等戲曲鼻祖均在此登臺演出。當代的許多著名藝術家梅寶玖、譚元壽等也光臨此樓獻藝。
歷經(jīng)三百多年的正乙祠戲樓,現(xiàn)在仍然煥發(fā)著藝術青春,她不僅是戲曲演出舞臺,每天晚上都有京劇、昆曲、河北梆子等劇目的精彩演出。同時也以她獨特的文化景觀,古典的風姿與魅力,為京城百姓和國際友人營造了舉辦中式古典的結婚、祝壽、辦生日和金婚、銀婚紀念日溫馨、浪漫的殿堂,同時也成為京城旅游新的亮麗景點,成為弘揚民族文化,了解中國古典民生民俗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