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劇院“圍墻” ,是國家大劇院落實藝術教育普及的重要舉措。5年來,國家大劇院官方網(wǎng)站聯(lián)合多家網(wǎng)站,對180多場活動進行了直播或錄播;與鳳凰衛(wèi)視、北京音樂廣播等媒體合作高雅藝術系列專題節(jié)目;制作節(jié)目冊、海報、折頁等多類宣傳品,堅持每場演出免費發(fā)放“環(huán)保節(jié)目單” ,長期發(fā)放觀演禮儀手冊,介紹藝術和禮儀知識;每年的“漫步經(jīng)典”系列音樂會、中秋音樂會、琉森音樂節(jié)等重大演出,均通過戶外屏幕、網(wǎng)絡視頻及廣播等同步播放,受惠觀眾人數(shù)更難以統(tǒng)計。
低票價凸顯公益色彩
對許多生活在北京的人來說,到國家大劇院看演出已不再是奢侈,而是日常生活的組成部分。據(jù)透露,近日落幕的“春華秋實——藝術院校舞臺藝術精品展演周”在開幕前全部演出票就已售出8成,而且所有演出上座率都在95%以上。
與此相對應的是,開幕運營5年來,國家大劇院500元以下的中低檔票比例由一開始的72 %上升到了總票數(shù)的83%,300元以下的低檔票也從43.96%逐步上升到52%,平均票價降到314元。此外還有低價增座、學生票以及“歌劇暢音卡”等會員卡優(yōu)惠。其中,據(jù)國家大劇院工作人員介紹,此次“春華秋實”最高票價200元,最低僅60元。
按照國家大劇院院長陳平的說法,國家拿那么多錢來蓋這么一座劇院,不是為了給少數(shù)人自娛自樂,而是要惠及人民,讓廣大老百姓走進國家大劇院來,享受到文化發(fā)展的成果。而鄧一江則把低票價作為一項重要的藝術普及教育策略,認為只有讓高雅藝術變得觸手可及,才能吸引、培養(yǎng)更多觀眾,而不應簡單地把低票價看成是市場行為。
夏玉亮老人在西絨線胡同住了幾十年,從挖地基時就看著國家大劇院一點一點地變成了現(xiàn)在的樣子。國家大劇院建成營業(yè)后,他第一時間加入了會員俱樂部,此后就成了國家大劇院的?停犞v座,看排練,連遛彎兒都要到大劇院來轉轉。說起國家大劇院,他親切得如同說隔壁的街坊:“辦會員卡實惠,平時我遛個彎兒就過來了,自從國家大劇院蓋起來以后,我們這些老鄰居的文藝生活也跟著豐富起來了。 ”
“大手拉小手”構筑未來
“你是清晨的露珠,流進山間泉水中,奔向大海深處,化作天上一片彩虹。老師老師回來吧,老師老師回來吧。 ”歌劇《山村女教師》中的童聲合唱像清泉般撩人心弦。時間是2012年5月12日,地點是國家大劇院花瓣廳,人物是歌唱家孫礫和一群穿著戲服、動情演唱的孩子們。一場“歌劇1 + 1:歌劇藝術家牽手學生唱歌劇”的活動正在這里舉行。
這是國家大劇院落實藝術普及教育的一個典型場景。正如國家大劇院音樂總監(jiān)陳佐煌所說,高雅藝術沒有觀眾就沒有出路,沒有青少年觀眾就沒有未來。這也是國家大劇院策劃面向青少年的藝術活動的初衷,藝術普及教育,得從娃娃抓起。
2008年7月,國家大劇院推出“青少年普及音樂會”板塊。按照該板塊的設計,每年將舉辦10場青少年音樂會,定期邀請北京市優(yōu)秀校園音樂團體在國家大劇院音樂廳舉辦音樂會,演出內容涉及交響樂、民樂、合唱、管樂等。
自2011年起,國家大劇院又聯(lián)手北京各區(qū)縣在全市各大校園、社區(qū)、企業(yè)中陸續(xù)建立起了200個“歌劇興趣培養(yǎng)基地” 。包括每年6月的青少年藝術周、暑期持續(xù)兩個月的“走進藝術殿堂——國家大劇院暑期高雅藝術體驗活動”等,構成了一個“大手拉小手”藝術普及教育的完整框架。
此外,國家大劇院還與首都文明辦聯(lián)合主辦了“做文明有禮的北京人——市民高雅藝術殿堂文明行”系列活動,推出了“藝術殿堂體驗” 、“主題展覽” 、“青少年文藝演出” 、“藝術普及進社區(qū)” 、“藝術大師零距離” 、“文明之星藝術行” 、“文化名人藝術普及志愿服務” 、“觀賞文明引導行動志愿服務” 、“網(wǎng)上高雅藝術文明行” 、“觀賞文明大家談”等十大系列活動、 100多項子活動。
藝術改變生活,一切都不是夢。(中國藝術報/鄭榮健)
其布厄,是傈僳族彈撥弦鳴樂器。傈僳語“其”是弦子,“布厄”為傈果,意即圓筒形的弦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