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三级在线观看中文字幕_久久性色免费视频_高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_免费国产美女一级A作爱

中音在線 >> 業(yè)界博覽 >> 高山流水話遺音 道古琴收藏

高山流水話遺音 道古琴收藏
錄入時間:2011/7/21 15:57:00 來 源:中音在線     [音樂考級]    

網(wǎng)頁視頻播放器加載中,請稍后...

  中國古琴原名“琴”或“七弦琴”,它是世界上現(xiàn)存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距今已有約4000年的歷史。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古琴位于“琴、棋、書、畫” 四藝之首,也是中國傳統(tǒng)音樂的八音之首,可見其在中華文化發(fā)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自古以來,撫琴既可以修身養(yǎng)性,亦能為經(jīng)世濟用,更是詠志抒情的靈魂之舞。古琴以其蒼遠飄逸、蘊籍空靈之音詮釋著中國傳統(tǒng)厚重的文化底蘊和特立獨行的文化品格。春秋時善聽琴的鐘子期亡故,俞伯牙摔琴絕弦,以酬知音,令人感慨系之。東漢蔡邕曾編輯古琴名曲集《琴操》,更自炊火中救取梧桐木制名琴“焦尾”,美名流傳后世。司馬相如與卓文君,“鳳兮鳳兮歸故鄉(xiāng),遨游四海求其凰”,譜寫《求凰》古曲,千古之戀使人動容。魏晉“竹林七賢”之一嵇康臨刑索琴,“目送歸鴻”撫《廣陵散》,所謂“千古絕唱”,不勝唏噓。自唐宋元明以降,無數(shù)文人墨客不吝辭藻,以古琴入詩文贊之或譜曲以飧后世。

  關于古琴,很早就見載于《詩經(jīng)》、《尚書》和《左傳》等文獻,東漢蔡邕《琴操》中稱“伏羲作琴”。琴最初為五弦,周朝后為七弦,至三國時期,古琴七弦十三徽的型制已基本穩(wěn)定并沿續(xù)至今。先秦時期,古琴除用于郊廟祭祀、朝會和典禮等雅樂外,主要在士以上階層中流行,秦以后興于民間。春秋戰(zhàn)國、漢、魏、六朝時期,古琴藝術得到重大發(fā)展,之前提到的伯牙、蔡邕和嵇康都是這一時期的著名古琴演奏家和研究專家,其時很多名曲與典故已載人史冊。隋唐宋時期,古琴譜的產(chǎn)生推動當時古琴音樂傳播,而古琴與民間音樂的深遠聯(lián)系以及琴曲的歷史傳統(tǒng),使古琴音樂曲折地發(fā)展。唐代李白、韓愈、白居易等詩人都曾為古琴作詩。宋徽宗趙佶更是愛琴成癖,曾廣搜天下名琴藏于特設的“萬琴堂”。明清時期印刷術發(fā)展,大量琴譜得到刊傳,但清末與民國時期戰(zhàn)亂頻仍,古琴本身局限性使其音樂瀕于絕滅。所幸的是,建國后古琴音樂得到政府的重視和搶救,整理流失于民間的各種傳譜,同時培養(yǎng)一批古琴音樂人材,包括著名的琴家有管平湖、吳景略等。

  古琴常見以梧桐木、杉木為面,梓木為底面。琴的式樣已知有好幾十種,如在唐宋期間,已近20種,在清代《五知齋琴譜》中即列有附圖的琴式51種。當代的《中國古琴珍萃》列舉最常見的十四種琴式及其流變。目前最普遍的主要是伏羲、仲尼、蕉葉、落霞等約十種。古琴形制為七弦十三徽,一般長約三尺六寸,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面板稱為琴面,底板稱琴底,琴尾橢圓形,底板開兩個出音孔,稱龍池和鳳沼,腰中近邊處設兩個足孔,上安兩足,稱雁足。弦軸稱琴軫,琴弦由絲絨繩系住拴繞于琴軫上。面板上嵌有十三個螺鈿或玉石制作的徽記以標記音位。古琴的尺寸長短均有象征意義。桐木屬陽為琴面,梓木屬陰為琴底,取其陰陽調和之意。琴面圓形為天,琴底方正為地。琴徴對應天象中的十二個月和一個閏月。龍池八寸象征八面來風,鳳沼四寸象征四氣應和。

  收藏與鑒別古琴可以從形制工藝、漆灰斷紋、銘刻題款和琴音上來鑒識,也可通過名家收藏或制琴來間接考證古琴并收藏。

  首先我們需看古琴的材質、形制與工藝。古琴通常以梧桐、杉木為材質。琴的形制繁多,有些形制自唐至清各代都有,包括伏羲、仲尼和連珠等,目前仲尼式存世量最大,音質較好。琴的形制可以作為參考,不是絕對的鑒別依據(jù)。工藝上水平上,琴面應弧度平正。琴身端正,各部分加工須精細牢固。琴身油漆色調雅致,表面平滑光亮。

  其次,漆灰斷紋是辨別古琴的最重要依據(jù)。唐明以后的古琴灰胎,比唐、宋之琴相對較薄。老琴用的是上好大漆,生漆經(jīng)百年磨礪,油亮可鑒,但不失木質之芳,而仿古貨要人為制造亮澤和木頭斷紋,往往要用到現(xiàn)代化學藥品,因此鑒別古琴時“聞”很重要。琴表面因長年風化和彈奏時的震動會形成各種斷紋,琴不到五百歲不斷,愈久則斷紋愈多,這是鑒藏古琴的主要依據(jù)之一。因其斷紋,則琴音透澈,外表美觀。斷紋有最古的梅花斷、牛毛斷,目前已經(jīng)非常罕見。唐、宋之琴一般以蛇腹斷為主,雜有流水斷、冰紋斷等斷紋。牛毛斷、流水斷等細密的斷紋則在兩宋、元、明各代琴上均會出現(xiàn)。一般先有大斷紋,然后才出現(xiàn)細如牛毛狀的小斷紋。斷紋也可以作偽,需要仔細辨識。真斷紋紋形流暢,紋尾自然消失,紋峰如劍刃狀,而假斷紋經(jīng)過人工加工等過程多少會有破綻。

  第三,古琴的銘刻題款是鑒定古琴真?zhèn)蔚闹匾罁?jù)。自古良琴必有銘,銘文多刻在琴背、琴腹,內容一般為琴名、題銘、制琴時間、印章等。此外,名流大家藏琴時題銘也為買家所重。琴背均為刻款,而琴腹則有刻款和寫款兩種,刀刻者容易保存,墨寫若年代久遠,較難辨識。腹內題款一般是記寫斫琴人的名字和制作日期。在古琴收藏時還可以根據(jù)琴是否被剖開過來辨別真?zhèn)危雌手僖话憧尚,除非從做琴時就作偽,而剖開過的琴即使斷紋損傷較小,也不可能與原來品相古樸一致。另外較常用還有從避諱和異體字來辨別,或從銘刻題款的風格來判斷。

  古琴的音色也很重要。古琴音色純凈優(yōu)美,既不尖銳,也不鈍拙,各弦發(fā)音均勻,沒有雜音,共鳴和傳遠效果好。真正老琴之音深厚潤透,這是由于經(jīng)過多年彈奏其木質已經(jīng)非常松透,撫琴高手往往一上手就從音色中判斷大概,這也是判斷古琴的依據(jù)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名家收藏與制琴對古琴的收藏非常重要。名流大家藏琴傳承有序,可信度較高,并且名家本身經(jīng)歷與收藏也頗具價值,往往在市場上身價倍增。另外,除了老琴之外,當代名家制作的古琴,也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

  古人形容一床好琴應 “九德齊備”,即達到奇、古、透、靜、潤、圓、清、勻、芳,這是古琴文化的特色。薛易簡更是在其著的《琴訣》中總結了古琴音樂的作用,“可以觀風教、攝心魂、辨喜怒、悅情思、靜神慮、壯膽勇、絕塵俗、格鬼神!庇墒怯^之,古琴不僅是文化價值的傳承,更是愉悅身心,詠志抒懷的無上妙品。收藏投資古琴,首先應對古琴的形制和歷史等基礎知識進行了解,避免盲目出手。另外,還需充分了解古琴市場現(xiàn)狀及未來走勢,把握時機再入場。

  曾在2003年以891萬元人民幣創(chuàng)出當時古琴拍賣世界紀錄的唐代“大圣遺音”古琴2011年再次現(xiàn)身中國嘉德,以1.15億元成交,8年內價格翻了十余倍。

  古琴市場:最古老的新貴

  真正具有收藏意義的古琴存世量極其稀少。上世紀90年代對全國古琴普查時發(fā)現(xiàn),存世僅2000把左右,其中很大一部分更是分藏散落于世界各級博物館。作為館藏珍品,民間傳世就更少,成為歷代藏家賞識和追求的奇珍異寶也就不足為怪。

  早在2003年,中國嘉德春拍中,一張?zhí)拼熬畔霏h(huán)佩”琴曾創(chuàng)下了當時全球古琴拍賣的最高價紀錄,當時的價格為346.5萬元。然而僅用了半年的時間,中國嘉德秋拍中,一把王世襄珍藏多年的唐代“大圣遺音”伏羲氏古琴再次創(chuàng)下了中國古琴拍賣的世界紀錄,這次的成交價格為891萬元。然而,這一古琴拍賣世界紀錄僅僅維持了6年,在2009年即被中國嘉德推出的明代“月露知音”琴以2184萬元的成交價所打破,并引領古琴進入了千萬元的時代。

  去年,隨著中國藝術市場的火爆,古琴拍賣的世界紀錄更是邁入了億元時代。2010年春拍,中國嘉德、北京永樂、北京保利和北京匡時共推出16張古琴,成交15張,總成交率為93.75%。其中,中國嘉德推出的晉代“猿嘯青蘿”古琴拍出1904萬元的高價;北京匡時6張古琴也是100%成交;其中王世襄收藏的“宋代朱晦翁藏仲尼式古琴”為血統(tǒng)純正的宋代古琴,曾由南宋思想家朱熹所藏,以1120萬元成交。而北京保利去年秋拍上更推出只有一件古琴的拍賣專場,這件“宋徽宗御制清乾隆御銘琴”估價2000萬至3000萬元,起拍價為1600萬,經(jīng)過數(shù)十輪的競價,以1.37億元成交,不僅刷新了古琴拍賣的世界紀錄,更創(chuàng)下世界樂器拍賣紀錄,同時成為內地市場首件過億元的古董器物類拍品。

  一時間,古琴成為中國拍賣市場中最古老而又最新晉的寵兒。從目前的預展信息來看,今的春拍中,多家拍賣公司都志在必得的推出了古琴拍品。曾在2003年以 891萬元人民幣創(chuàng)出當時古琴拍賣世界紀錄的唐代“大圣遺音”古琴再次現(xiàn)身中國嘉德,以1.15億元成交,奠定了古琴在古董珍玩門類中的霸主地位。北京華辰更是在十周年之際,推出了兩把名琴:一把是吳門著名園林設計家兼琴家汪星伯的舊藏“宋元年間 仲尼式虎嘯琴”,另一把為朱致遠仲尼式琴。另外,西泠春拍推出的民國時期被譽為民國古琴第一人——楊宗稷舊藏“松風”琴,著錄于《楊氏琴學叢書·藏琴錄》,同樣頗為難得。

  目前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仍處于上升通道,隨著古琴拍賣市場的日漸火熱以及傳統(tǒng)文化的回歸,再有多件重器現(xiàn)身拍場,我們有理由相信古琴將成為藏家門追逐的焦點,在拍賣市場更是可能再創(chuàng)世界新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