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樂大課是中等師范學校通常采用的一種教學形式,為了促進這種形式的聲樂課效率更高,可以從聲音的技術性與音樂的藝術性著手,不但訓練聲音的高位置、良好的氣息、喉頭的放松等諸多技術問題,而且更加注重咬字、吐字和情感的表達,促進學生的演唱聲情并茂,提高聲樂大課的上課效果。
一、利用多媒體教學,感受聲音的技術性與音樂的藝術性
多媒體教學能夠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積極地進行探索。使用多媒體教學,通過聲像能夠加強學生對一些抽象理論的理解。例如:喉部的解剖圖形,通過多媒體可以清晰地觀察到它的各個組成部分,以及各組成部分在發(fā)聲與不發(fā)聲時所發(fā)生的狀態(tài)變化;還有,聲音位置的問題,當聲音處在口腔這個位置時,它的聲音效果是怎樣的?當聲音處在頭腔時,它的聲音效果又是如何的?再有,多媒體可以使學生學習到一首歌曲作品的處理方法以及表演。多媒體教學的使用,既提高學生提高演唱技術,又增強學生的情感表現(xiàn),可謂益處頗多。
二、既重技術性又重藝術性的的練聲
練聲是聲樂學習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聲音的技術主要通過練聲來獲得,而且練聲時更要注重藝術性,同音樂結合起來,將練聲曲的美感表現(xiàn)出來。練聲時可以采取循序漸進的練習方法,將呼吸練習、哼鳴練習、打開聲門練習、跳音的練習、連音的練習、拓展音域的練習等等。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逐步加入到訓練當中去,不斷地提高學生的聲音質量。將每一個練聲曲的練習要求和目的做逐一的說明,讓學生知道怎樣練習和為什么練習。例如:做哼鳴練習時,嘴唇微閉,口腔里面保持O 母音狀態(tài),面部能明顯的感覺到震動感。通過做這個練習,易使學生找到聲音的高位置和感受到氣息對聲音的支持。有感情的進行發(fā)聲練習,賦予練聲曲以生命,帶著想象、帶著語氣、使學生陶醉在愉快地練習之中。通過系統(tǒng)的訓練,提高自身各個發(fā)聲器官的協(xié)調配合,使學生掌握歌唱的呼吸、歌唱的共鳴、歌唱的表現(xiàn)等等,掌握發(fā)聲的技術,以便更好地為歌唱表現(xiàn)來服務。練聲曲中的技術性與藝術性是相互促進、不可分割的。學習掌握聲音的技術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歌唱情感的表現(xiàn)又需要不斷地進行揣摩。只要真正的用心練習,就可以真正做到字正腔圓、聲情并茂,為演唱歌曲做好技術和情感表現(xiàn)的準備。
三、“聲情并茂”的歌唱訓練
在余開基編著的《高考音樂強化訓練》聲樂卷一書中提到:“世界上一切優(yōu)秀的歌唱家的演唱之所以能使廣大聽眾為之傾倒,受到公眾的熱烈歡迎和喜愛,除了他們具有良好的嗓音和高超的技巧外,最重要的是他們的歌聲準確生動地表達了歌曲的內容和真實的情感,引起了觀眾內心的共鳴給予了人們美的享受和情緒的感染!边@一段話主要在于說明歌唱的技術性與歌唱的藝術性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太平鼓,是滿、蒙古、漢等族棰擊膜鳴樂器。因單面蒙皮又稱單皮鼓。流行于遼寧、吉林、黑龍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