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波曲
《流波曲》是盲藝人孫文明的代表曲,創(chuàng)作于1952。這首樂曲是他流落異鄉(xiāng)困苦生活的真實寫照,他把自己比作默默流逝的水波,借琴聲傾吐痛苦的心聲,其思想內涵非常深刻。旋律凄苦、纏綿、深沉,表現感情真摯。
樂曲結構短小,結構布局合理,特性音調貫穿全曲,起到點題作用,并以此把全曲劃分為五個段落:
第一段旋律向上引發(fā),旋即下落,表達了欲訴還休的痛苦。第二段在高音區(qū)上作多次八度來回跳躍,抑揚有致,深沉悱惻。第三段是進一步發(fā)展了前段的樂思,表達了作者對現實生活的憤懣不平。第四段進入高音區(qū),是一個展開性段落,因受阿炳曲《二泉映月》的影響,出現與其相似的旋律。第五段融合了一、二段的特性音調,以第一段的末句作為樂曲的終止。
孫文明演技高超,演奏風格獨特,在二胡演奏技法上有許多的創(chuàng)新。他的二胡把位極大,甚至創(chuàng)造了不用千斤的演奏方法,其定弦要比目前的標準低大六度。因此《流波曲》用“5—2”弦演奏為“1=降B調”。全曲節(jié)奏舒緩,首尾呼應。
高胡 高胡又稱粵胡、南胡。是本世紀三十年代,著名廣東音樂家呂文成將二胡習用的絲弦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