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晚,保利劇院,曾兩度與北京樂迷失之交臂的穆蒂,率領(lǐng)上海交響樂團為第十四屆北京國際音樂節(jié)華麗收官。
此次演出的曲目由穆蒂精心設(shè)計。首先奏響的是舒伯特“未完成”交響曲。在某些地方做細微的延長音處理,在每次強音之前做了充分的鋪墊,使音樂更加深邃有力,穆蒂對這首樂曲的處理盡顯“穆式”風(fēng)格。
隨后是馬勒《旅行者之歌》,由女中音阿麗莎·科洛索娃擔(dān)任獨唱。由于身體不適牽連了嗓子,她不得不每唱完一個樂章便俯身端杯飲水。不過,她的金嗓子還是那樣悅耳動聽、深沉幽婉,將馬勒作品的悲劇色彩傳達得震徹心扉。而她身旁的穆蒂,則變得輕柔之至,竭力配合她的歌唱,這也正好將穆蒂指揮棒下的歌唱性優(yōu)勢發(fā)揮無遺。
下半場是莫扎特的“朱庇特”交響曲,這是作曲家最后一部交響曲,一部巔峰之作。據(jù)說馬勒在1911年5月彌留之時,嘴里吐出的最后一個單詞便是“莫扎特!”想著這樣的背景,便會更加深切地感受到穆蒂指揮棒下流淌出的生之燦爛與逝之悲傷。
穆蒂有著精確而富有表情的指揮手勢,能夠在任何情況下把樂隊牢牢地“抓”在手上。他的每一個手勢、動作,無論是身體前傾與樂手“對話”,還是略微屈膝醞釀“爆發(fā)”,都干脆利落、瀟灑穩(wěn)健、松弛優(yōu)雅,少一分則淺,多一分則滿,如果連綴起來,分明是一幅線條簡潔、筆觸細膩卻又氣勢昂然的山水畫卷。
每一曲結(jié)束,穆蒂都會下意識地將其實并未凌亂的頭發(fā)向腦后理一理。他還有一個獨一無二的特點,那就是不時地向左右轉(zhuǎn)身90度,以便更明確地指揮左右手的提琴聲部。每當(dāng)這時,他那標志性的羅馬式大鼻子便輪廓鮮明地“!痹诳罩,顯示著一股不容置疑的權(quán)威性。
在熱烈而有節(jié)奏的掌聲呼喚中,穆蒂四度上臺謝幕,最后一次甚至朝觀眾做了一個可愛的“拜拜”動作。他和樂隊終究沒有返場,也許是他身體累了,不過很多觀眾更愿意這樣解釋:這是一場完整、完美的音樂會,恰到好處,意猶未盡,多一曲倒顯贅述了。(編輯:石磊/來源: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