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名曲《流水》結(jié)構(gòu)解析
樂曲《流水》的記載最早見先秦《列子》一書中寓言故事。曲譜最早見于1425年明刊本《神奇秘譜》,解題說:“癯仙曰,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樂山之意,后者在乎流水,言智者樂水之意。至唐,分為兩曲,不分段數(shù),至宋,分高山為四段,流水為八段。按琴史,列子云,‘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志在高山,鐘子期曰, “巍巍乎,若泰山。”伯牙志在流水,鐘子期曰,“洋洋乎,若江海!辈浪睿悠谛拿。伯牙曰,“善者,子之心而與吾心同。”子期既死,伯牙絕弦,終身不復(fù)鼓也。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此曲曾在《風(fēng)宣玄品》、《西麓堂琴統(tǒng)》、《澄鑒堂琴譜》、《自遠堂琴譜》、《天聞閣琴譜》等三十余部琴譜中出現(xiàn)。除《神奇秘譜》和《風(fēng)宣玄品》不分段外,多數(shù)琴譜分為七段或八段!短炻勯w琴譜》由張孔山(字合修)所傳的《流水》為九段,增加了幾乎全用滾、拂、綽、注演奏的第六段,此段即琴家所稱的“七十二滾拂流水”。但此段并非由張孔山作。今人在《民族器樂講座》一書中說:“....1876年一個四川的古琴演奏家張合修在《天聞閣琴譜》里面對《流水操》寫了補充解題,說出了一個重要的改編情形,他說:‘我在幼年時,馮彤云先生親自教我彈琴。向他學(xué)的古琴曲都很容易精熟,只有《流水》這一曲最難。已往琴譜里邊的《流水》雖然有些互不相同的地方,其實只是大同小異。惟有馮先生這一操里面所加上的第六段卻大不相同,而是其它琴譜所沒有的。我學(xué)了很久才會!....
這一古琴曲摹擬山里各種泉水涌出和滴流聲音的那部分,就是張合修的《流水》第六段,在1876年以前是沒有這么一段的。1876年以前《流水》都是八段的,和朱權(quán)的說法相符,但張合修的傳譜已經(jīng)是九段了。”《沙堰琴編》中說:“《天聞閣流水》艷稱海內(nèi),自藏鈔本寶而秘之。”在清刊本《琴學(xué)叢書》(清宣統(tǒng)二年,1910年)后記中又說:“流水一操......。起首二、三兩段疊彈,儼然潺源滴瀝,響徹空山;四五兩段幽泉出山,風(fēng)發(fā)水涌,時聞波濤,已有汪洋浩瀚不可測度之勢;至滾拂起段,極騰沸澎湃之觀,具蛟龍怒吼之象。息心靜聽,宛然坐危舟過巫峽,目眩神移,驚心動魄,幾疑此身已在群山奔赴,萬壑爭流之際矣。七、八兩段輕舟已過,勢就倘佯,時而余波激石,時而旋伏微漚,洋洋乎,誠古調(diào)之希聲者乎!”《琴學(xué)叢書》的“流水例言”說第六段“蓋右手滾拂略無停機,而左手實音動宕其中,或往或來無窒礙,緩急輕重之間最難取音!薄短炻勯w琴譜》則說“此段指法需要‘猛滾,慢拂’。再度其緩急則得矣!
《高山》、《流水》中有:山、川、大、洋、汪等字樣。全曲以抒情性曲調(diào)為主,輔之以摹擬性的音響,以虛實結(jié)合,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手法,把自然界中流水塑造成有生命力的感人形象,不僅歌頌了祖國的壯麗山河,而且激發(fā)了人們奮勇向前的進取精神。1977年8月20日美國向太空發(fā)射的“航行者”號飛船上放著一張錄有二十七段世界著名音樂作品的噴金銅唱片,唱片上就錄有管平湖演奏的琴曲《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