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鋼琴家劉詩昆評說25歲的古箏演奏者袁莎:“她是最好的!蹦敲,她好在哪里?袁莎的老師李萌教授評價愛徒:“她對音樂的理解有獨到之處!蹦敲,她的獨到之處又在哪里?十幾年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的鄉(xiāng)愁是袁莎琴音之底蘊。
盡將心事付箏弦
才、情、趣構成一個人的不同流俗和走向卓越的可能,將可能變成現(xiàn)實的第一級階梯是慧眼伯樂。袁莎才情顯于4歲,將《十五的月亮》“按”在小電子琴上。父母吃驚,再試《茉莉花》等,照樣能“按”。喜愛音樂的袁莎父親心有所感,小心呵護天賜女兒之才。袁莎5歲看越劇《五女拜壽》,當看到老婆婆寒冬討飯時,小人兒已哭成淚人。父親認定此女可教,遂將一把古箏擺在6歲女兒面前。父親堅信女兒若有出息,必須走出家鄉(xiāng)(浙江天臺縣)。兩年后,袁莎一個人坐14個小時長途車到上海師從劉媌習箏。為省錢,學琴后期改坐貨運車。習箏同時,袁莎要做父親布置的作業(yè)——背唐詩、練書法。如今,300首唐詩使箏之韻猶如王維詩:空靈、靜謐、深遠、徹悟。
袁莎8歲,劉媌自滬返川,欲帶“有前途”的袁莎回鄉(xiāng),續(xù)習琴藝,進京深造。袁莎父母為女兒前途割舍親情。異鄉(xiāng)漂泊一年余,袁莎考上中央音樂學院附小!皬膩頉]見過這個孩子身邊有大人”,同學家長的議論伴隨袁莎長大。獨自生活、獨立思考、獨立為人、獨立處事是袁莎成長的背景。寒暑假也是獨自回家。
鄉(xiāng)愁,對獨上高樓的人是一種姿態(tài),但對在獨立中長大的袁莎則是心態(tài)。無人傾訴時,便將心情付與箏弦。袁莎謝箏:“跟它說了十幾年話!10歲袁莎便已懂得報喜不報憂。年年三好生,是要證明“沒大人也成”。還有兩次被評為“北京市三好生”。因成績優(yōu)秀,袁莎中學、大學、研究生一路保送,師從李萌教授。
袁莎對琴敏感,對人亦然。一部《紅樓夢》伴她走過孤獨歲月。對冰心一段感同身受的文字從少女時期記憶至今:“八月十五夜,正是雙星渡河之夕。晚餐后,獨倚欄旁,涼風吹衣……遠遠聽得欄下人聲笑語,忽然感到家鄉(xiāng)漸遠……凝立悄然,只有惆悵!币蛟砷L的別樣,聽過她彈琴的人都感覺“有種特別的味道”。
1998年,水患中國。10月,袁莎赴瑞士賑災義演,同行者中有大師劉詩昆。一曲“高山流水”,劉詩昆感慨:“真不像小姑娘彈的,聽起來很成熟!比鹗棵襟w評袁莎:“中國傳統(tǒng)音樂藝術與中國當代創(chuàng)新藝術結合的優(yōu)秀展現(xiàn)者!鄙魄僬咧v究韻,善聽者講究意。袁莎知遇知音劉老師。“高山流水”引來2001年劉詩昆與袁莎的“琴箏和”——劉詩昆為袁莎獨奏音樂會伴奏。
“心上沒有,手上白走”
2001年11月,袁莎獲第一屆“龍音杯”中國民族樂器(古箏)國際比賽青年專業(yè)組第一名。2002年8月,獲全國青少年藝術大賽——第一屆中國民族樂器獨奏比賽青年專業(yè)組第一名。比賽曲目《臨安遺恨》、《云裳訴》。
《臨安遺恨》說的是岳飛臨刑前的悲與憤!对粕言V》講的是馬嵬坡前唐玄宗與楊貴妃的痛與恨。以袁莎25歲年齡,不可能理解岳飛之遺恨和詮釋唐、楊之長恨。還有懷才不遇之悶,如《廣陵散》;報國無門之恨,如《崖山哀》……然而,絲桐卻將清幽哀怨、痛徹激憤、如泣如訴、如怨如慕傳達給了觀眾,有觀眾淚流滿面。一次練《云裳訴》時,袁莎自己給自己彈哭了。袁莎承認在別人的故事里流自己的淚抒自己的情是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