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中國樂器中,揚琴是唯獨兼有廣泛的世界性和鮮明的民族性樂器,可分為三大體系:即歐洲揚琴體系,西亞——南亞揚琴和中國揚琴體系。而中國揚琴體系是世界三大揚琴體系中應用最廣泛,樂手最多,發(fā)展最快的一個重要類型。并有豐富的表演形式:獨奏,重奏,齊奏,伴奏,揚琴彈唱和揚琴樂隊等。因此,揚琴的基礎教學——腕、指的運用就顯得尤為重要,主要分三個步驟來完成;此外還應在腕、指訓練中注意琴竹高度、手臂應用、左手運用及演奏中的動作訓練。
【關 鍵 詞】揚琴體系、持竹法、腕指運用
中國樂器中,揚琴是唯獨兼有廣泛的世界性和鮮明的民族性樂器。它的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分布廣闊,品種繁多,遍及歐,亞,美,非與大洋州數(shù)十個國家和地區(qū)。作為一種文化現(xiàn)象的揚琴藝術,它既是各國傳統(tǒng)文明的歷史“積淀”;也是深植于民族文化土壤中發(fā)展起來的活的“機體”。從宏觀的多元的歷史背影,地理環(huán)境和社會文化心理著眼,結合揚琴本體的傳布演變,形制構造,譯名詞意,演奏技巧,風格特點等各方面進行縱橫立體的比較研究,世界揚琴的傳布于分支,可分為三大體系:即歐洲揚琴體系,西亞——南亞揚琴和中國揚琴體系。而中國揚琴體系是世界三大揚琴體系中應用最廣泛,樂手最多,發(fā)展最快的一個重要類型。揚琴于明代傳入我國,在民間廣泛流傳,遍布大江南北。經過民間演奏家的代代相傳,無論從擊弦工具,演奏方法和技法等都完全得到了徹底改變。中國揚琴經過半個世紀的發(fā)展,已經形成了廣東揚琴,四川揚琴,東北揚琴,江南絲竹揚琴等流派。并有豐富的表演形式:獨奏,重奏,齊奏,伴奏,揚琴彈唱和揚琴樂隊等,已經成為東方獨樹一幟的中國揚琴體系。
建國55年來,揚琴發(fā)展的速度之快是驚人的,也是十分可喜的。從事?lián)P琴專業(yè)研究,演奏,教學的人員和業(yè)余愛好者日益增多。因此,揚琴的基礎教學顯得尤為重要,我就揚琴的基礎教學——腕,指教學的嘗試和研究淺談如下:
1、三指持竹法和手腕的運用,練好手腕。
如何持好琴竹呢?簡單地說,就是按照三指(即食指、中指、拇指)持竹法。將琴竹靠竹柄的四分之一處放在自然彎曲的食指第一關節(jié)線外側,其他三指——中指,無名指,小指自然彎曲,大拇指平放在食指,中指上面,輕輕地壓住琴竹柄。但拇指指頭不可超出食指,要與食指平齊,中指第二節(jié)靠近指頭的關節(jié)處始終墊住琴竹柄,與食指保持一定距離。無名指和小指貼近手掌。這樣持竹后成半握拳狀,使琴竹柄端處于的控制之中。
練好手腕的轉動是演奏好揚琴最基本、最關鍵的一環(huán)。無論是力度的對比、速度的變化、大跳的演奏等,都要依賴于手腕動作的靈活和擊弦后反應的靈敏。
開始練習時,不要在琴上練。先作持竹練習,把手型(即持琴竹的姿式)搞對,然后持琴竹練腕。為了加強對手腕的訓練,兩手先不要懸空練,上身端正坐好,可將小臂分別放落在兩退或其他支撐物上,只要敲擊面的高度與練習者的腰部平齊就行。這樣,可防止肩、臂頸部的緊張,便于放松。前面再放一被擊物,如小方凳,在凳上畫一小圓圈,兩手在練腕敲擊時,琴竹頭都要打在小圓圈的一點上。先只作單手練腕,由一下可增至兩下,四下。然后,兩手交替進行訓練,練習種種節(jié)奏型。如XX XX | ……、XXXXXX | ……、XXX XXX | ……,要堅持練好。敲擊時,手腕凸起或凹下再敲擊,都是不對的。練習時,手腕動作要有連貫性,琴竹在上翹或下?lián)魰r,不應有任何停頓。要防止手腕單純地只作伸曲的機械式的上下動作,而忽視手腕的轉動。
在訓練中,應體會到向下?lián)粝視r即“用力”,向上回竹時即“放松”,這種擊弦和回竹,即“緊”和“松”的擊弦動作是一剎那間的一次性動作的不可分割的兩個部分。動作要敏捷、連貫、流暢。不能把這兩個動作分開來完成,如果這樣,其效果將會成為機械、笨拙、僵硬的擊弦動作。應特別注意的,就是向下?lián)粝視r,琴竹與琴弦應該是成垂直線的角度。
在持竹正確,兩手能交替敲擊后,就可以在琴上進行練習了。練習前必須掌握兩個重要的問題,即觸弦點和擊弦點。
觸弦點是指琴竹擊觸琴弦的接觸點。我認為琴竹的觸弦點有兩個部位的擊弦發(fā)音效果各不相同:用琴竹頭蹭部位擊弦其發(fā)音較為堅實、純凈。中間靠后的部位擊弦,其發(fā)音扎實、飽滿,以表現(xiàn)樂曲內容來運用。
擊弦點是指琴竹擊觸琴弦的部位。理想的擊弦點應該是:高音區(qū)是在距琴碼1.5-2公分,中音區(qū)2-2.5公分,低音區(qū)為2.5-3公分為宜。若靠近琴碼擊弦,會使音色發(fā)梗,嚴重的出現(xiàn)擊奏琴碼聲,很容易擊斷琴弦。若離琴碼太遠擊弦,會使聲音發(fā)虛,空而單薄,練習中要認真對待。
在訓練中,應特別注意揚琴的音色。這個問題往往會出現(xiàn)兩個極端:其一是為了加強手腕的力度,追求音量使勁擊弦,結果發(fā)音很噪,嚴重的會有打鐵絲的音響效果。其二是害怕發(fā)噪音,便采取輕打弱奏的辦法,結果使發(fā)音很虛,沒有力度對比,這也是錯誤的。應該通過練習掌握正確的擊弦方法,要求達到“強而不噪,弱而不虛”的效果。哪些原因會產生音色不好聽的現(xiàn)象呢?我認為除揚琴的制作等客觀因素外,主要有如下三個原因:第一,擊弦部位不準確。練習中要嚴格掌握觸弦點和擊弦點的要求,提高擊弦的準確度。第二,初學,者普遍存在用琴竹頭的擊觸琴弦的毛病,這是造成揚琴琴音色不好聽的一個重要原因。第三,如果上述兩種毛病都不存在,那就屬于擊弦動作本身的問題了。演奏揚琴的音色好壞與擊弦動作的正確與否有直接關系。練習中要充分運用好腕力,通過腕指結合,借助琴竹本身的彈性作用,使之產生一種彈力,這樣發(fā)出的音既有顆粒性,音色也就好聽了。作為一位揚琴演奏者,要追求揚琴的音色美,使聽者感到象是從音箱里“迸”出來的音那就好了。這點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練好的,要靠苦練、靠體會,要有良好的聽力才行。教師要善于觀察,對學生準確的擊弦動作要立即抓住不放,使之認真領會,并照此練下去。
學習者在練習中,往往會出現(xiàn)琴竹擊弦無力,使不上勁的現(xiàn)象。這是因為在敲擊時,沒有將力集中用在琴竹頭上,而將力分散在手、琴竹桿上的緣故。練習者要加強擊弦練習,細心感覺和體會,將腕力通過琴竹桿集中用在琴竹頭上,這樣發(fā)的音才堅實、純凈、富有彈性。開始要分別用慢速作單手擊弦動作的練習,認真體會擊弦動作。然后,就可以有計劃地、系統(tǒng)地進行揚琴技巧訓練了。揚琴技巧可分為單音、輪音、彈輪和特種技巧(撥弦、刮奏、壓弦、浪竹等)四大類。其中單音技巧(分打、襯打、卒打、夾打、音階等)是練好其他種種技巧的基礎,要進行嚴格的訓練。在練習中,要堅決糾正打錯音、打雜音、打琴碼、打虛音、打空(指有擊弦動作,但沒有擊中琴弦)等不良現(xiàn)象。
手腕的運用,除作上下轉動外,還應練好以腕為中心的左右和斜向轉動的擊弦動作。這一點對演奏好揚琴極為重要,應引起十分重視。
一般說來,腕的轉動在演奏中不宜過大,尤其是快速演奏中,轉動幅度則應小。在揚琴的平行位置上的兩音之間要盡可能做到用腕的轉動來擊弦,避免
用手臂移動的辦法來擊弦,這樣才能做到擊弦準確,更好地適應襯打、交叉、快速的演奏。
2、當手腕基本上達到運轉自如和轉動靈活以后,便可進行手指練習。
演奏揚琴擊弦動作主要是以手腕關節(jié)作上下“轉動”為中心,結合指捻竹的配合動作來完成的。所謂腕指結合也就是在作擊弦動作時,以腕關節(jié)為轉動中心,手指配合手腕作捻竹動作的過程。擊弦動作是向下?lián)粝液拖蛏匣刂駜蓚連貫動作一次性來完成的。
為了加強手指的訓練——拇指、食指、中指持竹的練習,這里介紹一種簡單易做的手指輔助練習方法:即按演奏姿勢對琴坐好,雙手持竹,將兩手放落在左碼條第二、三個碼子上,三指持竹,無名指和小指貼近手掌,這樣依賴于手腕和臂的放松。在練習時,不用手腕,只用三指捻竹進行擊弦動作的訓練。
手指練習,也可將雙手懸空,同樣不用腕力,只用三指捻竹作擊弦動作來進行訓練。練習中,一般會產生如下幾個問題:因拇 指為了捻竹,會使拇指彎曲或超過食指。由于開始練習不習慣,沒有掌握琴竹,會出現(xiàn)琴竹柄往食指中間的關節(jié)移動和琴竹左右搖動的現(xiàn)象。中指撥動琴竹柄時,會產生脫離琴竹柄,中指、無名指、小指互相貼近等現(xiàn)象。這些都會直接影響中指撥竹的靈活和三指捻竹的動作,應引起注意及時糾正。
手指運用得當,在進行輪音練習、快速演奏、交叉、單手擊等演奏中,將起到良好的作用,擊弦動作將會感到更加輕松、靈活、敏捷。
3、手腕、手指分別練好后,可進入腕指結合和指腕結合的訓練。如果有了前面兩步的基礎,指腕結合也就容易做到了。
在腕指的訓練中,還應注意:
1、舉琴竹的高度:舉竹要低。過高會影響擊弦的準確度和演奏速度。但這只有在正確地運用腕力并掌握了指腕結合的用力方法和琴竹的彈性作用以后,向學習者提了這一點才有意義。例如輪音,演奏時一定要雙手彈奏得高度一致、密度一致、強弱一致,這樣奏出的效果就是一格長線的感覺,非常均勻,在大段的輪音段落中,音對雙手移動自如,中間不要有間隙,這樣奏出的聲音就會很好。
2、手臂的運用:一般說來,小臂還要作上下?lián)]動。當然,在演奏中,因手腕的轉動牽動小臂有輕微的動作是正常的,如揮動小臂將會妨礙手腕的轉動和分散腕力的運用,特別在輪音和快速演奏中會顯得僵硬,嚴重時肩、頸,甚至上身都會跟著顫動,既要借助臂力甩好腕,又要借助腕力和指腕結合的彈力作用于臂,這樣演奏起來,既靈活,又輕巧。
3、左手的運用:我認為當學習者開始進行練習時就要注重左手的訓練,使之養(yǎng)成兩種“竹法”并用的習慣。進而達到兩手力度均衡,密度均勻之目的,這樣才能更好地適應演奏現(xiàn)代樂曲和高難度的樂曲。
4、演奏中的動作訓練:這里講的演奏中的動作,不是指兩手如何運用琴竹的動作,而是指在演奏過程中根據(jù)樂曲內容的要求,如何運用恰當?shù)谋硌輨幼,以加強音樂表現(xiàn)力而言。這種表演動作的配合,將會直接影響演奏效果。在演奏過程中,不外乎頭部、雙手、上身三個部位的動作配合。一般來說,頭部動作可隨節(jié)奏作適當?shù)狞c頭,演奏強音、雙音時可作點頭動作……。兩手動作的大小要依據(jù)樂曲的要求,抒情地、歡快地或雄壯地……,當演奏抒情和慢板樂曲時,兩手動作可稍大一些,動作要求柔和、優(yōu)美,但琴竹不可舉得過高,甚至超過頭部。演奏熱烈的樂曲時,兩手動作不宜過大,琴竹不要拋得過高,要有心里節(jié)奏,不能用腳打拍子來掌握節(jié)奏。使觀眾看上去有種輕松愉快感。在演奏剛健、雄壯的樂曲時,兩手下竹要果斷有力,干凈利落。上身應隨手移動,但不宜過大,演奏高音區(qū)時,上身可稍向前傾10度左右,重心落在右腿上。切忌出現(xiàn)上身隨手上下左右晃動太大、太多的毛病。面部表情要自然放松、大方自如。當你一拿起琴竹時,就要有一種投入感。在演奏前或演奏過程中,要反排除一切雜念,訓練自己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并能隨時掌握和調整自己的演奏情緒和心態(tài),把自己完全融到樂曲表現(xiàn)之中。
綜上所述,揚琴的基礎教學——腕、指的教學只要我們重視了,把住了根本和重要環(huán)節(jié)的教學關,就能得到事半功倍、水到渠成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