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錄著新疆13個少數(shù)民族樂器,共115類、216種形制的《中國·新疆民族樂器制作圖鑒》3月底在新疆烏魯木齊面世。這部被譽為西域樂器"博物館"的大部頭典籍里收錄的部分民族樂器如今已經(jīng)失傳,或者正瀕于失傳。
《中國·新疆民族樂器制作圖鑒》的珍貴之處在于,它將西域樂器采用機械(投影)制圖法繪制收錄其中,后人可隨時將那些已遺落史海的民間樂器復原。不僅如此,書中還詳盡記錄了每件樂器的歷史、音色、形制、制作材料,并以樂器法的方式加以介紹。
這部典籍的作者段薔老先生如今已是76歲高齡。他15歲跟隨中國人民解放軍進疆,曾在新疆南部歌舞之鄉(xiāng)喀什參與組建南疆文工團。期間,他改造了維吾爾族古老民間樂器"艾捷克",使其音域更加寬廣、造型更加美觀,并之成為新疆民樂演奏中的"小提琴"。
1958年,段薔被打成右派,在監(jiān)獄里度過了21年鐵窗生活。出獄后,他憑借精通漢、英、維吾爾、柯爾克孜、哈薩克、波斯語的優(yōu)勢繼續(xù)在民間大量搜集整理音樂素材。他的足跡踏遍新疆的山山水水,遍訪新疆各族民間藝人,搜集各種形制的樂器,并繪制成等比例縮小的圖樣,其誤差不超過1毫米。
在不少醉心新疆樂舞研究的學者眼里,《中國·新疆民族樂器制作圖鑒》更是一部近現(xiàn)代新疆樂器的"回憶錄",它對研究與審視新疆民族樂器一個世紀以來的變革與改良,科學總結西域各民族樂器的變異與發(fā)展,以及失傳樂器的再現(xiàn)等將都具有彌足珍貴的的價值。國內(nèi)不少專家認為,《中國·新疆民族樂器制作圖鑒》在古今樂器著作中可謂震古爍今,中國音樂學院杜亞雄教授看過書稿就曾表示,"這部圖鑒是古今中外同類著作中絕無僅有的創(chuàng)舉。"
"這部學術專著對準確把握新疆各民族的樂器形態(tài)、研究新疆各民族的樂學律制是可貴的、成熟的鋪墊"。新疆維吾爾古典文學和木卡姆學會秘書長、新疆藝術研究所副所長迪力夏提·帕爾哈提評價說,這部典籍的出版對新疆音樂文化的傳播學研究,以及民族音樂學的教學、科研與實踐意義重大。
數(shù)百年來,伊斯蘭文化與新疆本土文化不斷撞擊著,本土音樂文化深深沉入民間,有些消亡了,有些則在適應性地修正,繼續(xù)流傳,"而我作本書的目的就是想挽留一個歷時時期的片斷。"捧著這沉甸甸的著作段薔老先生說。(來源:新華網(wǎng)新疆頻道)